菩
萨
蛮
·
其
二
用
李
太
白
闺
情
韵
岚
光
倒
影
金
波
织
。
洞
箫
吹
散
孤
云
碧
。
吴
越
此
南
楼
。
遮
灯
有
莫
愁
。
回
廊
人
小
立
,
漏
箭
催
何
急
。
送
月
两
三
程
。
湿
莺
低
柳
亭
。
写景
抒情
季节
秋天
手法
婉约
地点
南楼
山水
译文
波光粼粼的倒影在金波中交织,洞箫的悠扬声中,孤云被吹散,呈现出碧蓝的天空。我在这南楼的吴越之地。
是否有谁在暗淡的灯光下,轻掩忧愁?回廊里的人静静地小立着,看着时间匆匆流逝,漏箭(古代计时工具)催促着时间,为何如此急迫?
送别这轮明月,伴你前行两三程。湿润的黄莺在低垂的柳树旁的亭子里鸣叫。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菩萨蛮·其二用李太白闺情韵》由龚鼎孳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夜晚的画面。开篇“岚光倒影金波织”,通过“岚光”和“金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犹如细丝交织,富有诗意。接着,“洞箫吹散孤云碧”一句,以洞箫声的悠扬打破夜的静谧,将孤云驱散,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略带寂寞的氛围。下片转而写到楼中女子的情感,“吴越此南楼。遮灯有莫愁”,暗示了主人公身处江南,可能是在南楼上遥望远方,借“莫愁”之名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回廊人小立,漏箭催何急”描绘了主人公在回廊上站立,时间的流逝似乎更加急促,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期待。最后两句“送月两三程。湿莺低柳亭”,以“送月”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湿莺低柳亭”则通过湿润的莺鸣和低垂的柳枝,渲染出一种凄清的离别情绪,为全词画上了一抹淡淡的哀愁。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夜晚的景色,融入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了词人对闺情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龚鼎孳
263首
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