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晴
川
阁
小
饮
二
首
(
其
二
)
登
高
风
物
郁
苍
苍
,
何
处
寒
花
发
战
场
。
吴
蜀
健
儿
犹
裹
甲
,
汉
江
游
女
自
褰
裳
。
中
洲
鹦
鹉
萋
芳
草
,
隔
岸
楼
台
受
夕
阳
。
满
眼
昆
明
消
一
醉
,
烽
烟
真
不
上
渔
航
。
地点
晴川阁
写景
山水
边塞
怀古
情感
忧民
战争
译文
登高远望,风景苍茫,不知哪里的寒花盛开在战场上。
吴国和蜀地的勇士们依旧身披战甲,汉江上的女子们也自顾自地提着衣裙。
中洲的鹦鹉和芳草相互映衬,隔岸的楼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眼前的美景让我沉醉其中,战火和硝烟并没有影响到渔船的航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时所见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首句“登高风物郁苍苍”以“郁苍苍”三字生动地勾勒出山野间植被茂盛、色彩浓郁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壮阔的背景。接着,“何处寒花发战场”一句,将视线引向历史的深处,暗含对战争残酷与生命脆弱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吴蜀健儿犹裹甲,汉江游女自褰裳”两句,通过对比吴蜀两地的士兵和汉江边的女子,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面貌。士兵们依然身着铠甲,象征着战争的持续与紧张;而女子则自由地撩起衣裳,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中洲鹦鹉萋芳草,隔岸楼台受夕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鹦鹉在绿草丛中欢快地鸣叫,楼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这两句通过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氛围。最后,“满眼昆明消一醉,烽烟真不上渔航”表达了诗人希望借酒浇愁,忘却世事纷扰的心愿。昆明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繁华或理想之地,而“烽烟不上渔航”则意味着诗人渴望远离战乱,过上平静的生活。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
龚鼎孳
263首
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