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
菊
(
其
一
)
群
季
风
流
共
一
家
,
相
携
黄
石
看
黄
花
。
主
人
好
事
那
相
厌
,
自
得
不
知
时
自
誇
。
秋
水
菱
荷
先
陨
落
,
春
阳
桃
李
漫
纷
华
。
十
弓
借
与
阶
前
地
,
为
觅
苍
金
寸
许
芽
。
写景
写花
秋天
抒情
赞美
菊花
田园
怀古
赏花
主人的态度
译文
这一家兄弟姐妹都有着风流才情,一起登上黄石山,观赏盛开的黄花。
主人十分热情好客,因此大家乐此不疲,不知疲倦地夸赞。
秋天的菱角和荷花已经凋谢,但春日里的桃花李花依旧漫天飘散。
向他借一些田地放在门前的空地上,用来寻找一寸寸的苍金草的嫩芽。
赏析
这首明代朱浙的《觅菊(其一)》描绘了一幅家族聚会赏菊的温馨画面。诗人以“群季风流共一家”开篇,强调了家族成员间的和谐与文雅之气。接着,“相携黄石看黄花”写出了众人一起漫步赏菊的场景,黄石和黄花相互映衬,富有诗意。“主人好事那相厌”表达了主人对赏菊活动的热情,不觉其厌烦,反而乐在其中。“自得不知时自誇”则刻画了主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自得其乐,甚至有些自我夸耀的意味。“秋水菱荷先陨落,春阳桃李漫纷华”通过对比,突显出菊花的坚韧与高洁,即使在其他花朵凋零之时,它依然傲然开放。最后两句“十弓借与阶前地,为觅苍金寸许芽”则写出主人不惜土地,只为精心寻找那一寸寸珍贵的菊花嫩芽,展现出对菊花的深深喜爱和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赏菊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聚会的欢乐氛围以及主人对菊花的深情厚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朱浙
227首
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感松(其三)
宋·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