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和
节
赐
群
臣
宴
赋
七
韵
东
风
变
梅
柳
,
万
汇
生
春
光
。
中
和
纪
月
令
,
方
与
天
地
长
。
耽
乐
岂
予
尚
,
懿
兹
时
景
良
。
庶
遂
亭
育
恩
,
同
致
寰
海
康
。
君
臣
永
终
始
,
交
泰
符
阴
阳
。
曲
沼
水
新
碧
,
华
林
桃
稍
芳
。
胜
赏
信
多
欢
,
戒
之
在
无
荒
。
写景
春天
抒情
节庆
赞美
桃花
译文
东风让梅花和柳树发生变化,万物生机勃发,展现出春日的光彩。
依据天地的节令来调节适中之气,这是符合天地自然规律的。
纵情享乐并非我所崇尚,但此时此刻的景色确实美好。
希望广大民众都能得到养育之恩,共同实现天下太平。
君臣之间永远保持始终如一的关系,相互协调,符合阴阳的规律。
池塘里的水呈现出新的碧绿,花园里的桃花也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美好的景色确实能带来许多欢乐,但我们要记住不能因此而荒废正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会的盛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君臣关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安稳和君臣和谐的肯定。"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二句,以东风引发的花开比喻政和之气充盈,万物更新,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也隐含着国家昌盛、民富国强的意思。"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两句,"中和"指的是政治清明和谐,"纪月令"则指的是按时节更换礼仪,这里是说这种和谐的政局能够与宇宙万物同在,暗示了国力强盛,国祚绵长。接下来的"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时光的享受和赞赏之情。"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则强调了君臣之间恩泽的传递,以及这种关系能够带给天下的太平。"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前面的意思,即君臣间的和谐关系是长久稳定的,这种关系象征着宇宙间阴阳调和的美好境界。最后,"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描述了宴会现场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欣赏与警醒。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君臣之间关系和谐、国家太平的再次肯定。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宴会场面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