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夏日
田园
地点
龙井
情感
自怜
怀古

译文

我自怜身体多病,害怕炎热的夏日,所以长夏时节到这里来是最适宜的。
青色的石头和白沙映入眼帘,它们交织成浅浅的濑流,碧绿的梧桐和苍翠的竹子摇曳着微风。
远处传来云中的鸡犬叫声,听不清是哪家传来的;谷口旁的渔夫和樵夫互相询问,却不知道彼此的身份。
拄着斑杖,穿着芒鞋,一步步远行,直到看到远处的幽火才认出那是自己的茅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避暑于龙井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自怜多病畏炎曦”,诗人以自怜之态,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的畏惧,暗示了身体的不适或内心的孤独。接着,“长夏投踪此最宜”则转折,点明了选择在此地避暑的明智之举,流露出对环境的喜爱和适应。“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日龙井的独特风光。青石、白沙、浅濑、碧梧、苍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凉、静谧的画面,而“含浅濑”、“聒凉飔”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能听到水声和微风拂过竹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的氛围。“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隐逸主题。鸡犬之声在云中难以分辨,渔樵之问在谷口也显得模糊不清,这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最后,“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的情景,斑驳的木杖和草鞋伴随着他的脚步,直至夜幕降临,依靠着远处的幽光找到了自己的居所。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龙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解脱的过程,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