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龙
井
书
事
(
其
三
)
自
怜
多
病
畏
炎
曦
,
长
夏
投
踪
此
最
宜
。
青
石
白
沙
含
浅
濑
,
碧
梧
苍
竹
聒
凉
飔
。
云
中
鸡
犬
听
难
辨
,
谷
口
渔
樵
问
不
知
。
斑
杖
芒
鞋
随
步
远
,
归
来
幽
火
认
茅
茨
。
写景
抒情
夏日
田园
地点
龙井
情感
自怜
怀古
译文
我自怜身体多病,害怕炎热的夏日,所以长夏时节到这里来是最适宜的。
青色的石头和白沙映入眼帘,它们交织成浅浅的濑流,碧绿的梧桐和苍翠的竹子摇曳着微风。
远处传来云中的鸡犬叫声,听不清是哪家传来的;谷口旁的渔夫和樵夫互相询问,却不知道彼此的身份。
拄着斑杖,穿着芒鞋,一步步远行,直到看到远处的幽火才认出那是自己的茅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避暑于龙井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自怜多病畏炎曦”,诗人以自怜之态,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的畏惧,暗示了身体的不适或内心的孤独。接着,“长夏投踪此最宜”则转折,点明了选择在此地避暑的明智之举,流露出对环境的喜爱和适应。“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日龙井的独特风光。青石、白沙、浅濑、碧梧、苍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凉、静谧的画面,而“含浅濑”、“聒凉飔”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能听到水声和微风拂过竹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的氛围。“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隐逸主题。鸡犬之声在云中难以分辨,渔樵之问在谷口也显得模糊不清,这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最后,“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的情景,斑驳的木杖和草鞋伴随着他的脚步,直至夜幕降临,依靠着远处的幽光找到了自己的居所。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龙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解脱的过程,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鸣。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