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
写景
咏物
地点
抒情
怀古
秋节
峨眉山
月夜
场景
情感

译文

昔日先贤游览之后,又系船于木兰舟。
山中的月亮映照在这古老的亭子上,风烟袅袅中带着何代的忧愁。
喜鹊飞翔仍然围绕树木,杯中的酒似乎要随着流水漂流而去。
多少婵娟之恨,又何必去寻找醉游的消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峨眉亭,月下赏月的情景。首联“昔贤临泛后,重系木兰舟”以历史人物的泛舟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思考。接着“山月此亭古,风烟何代愁”两句,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巧妙融合,山间之月仿佛见证了亭台的古老,而风烟中似乎蕴含着不同时代的忧愁。“鹊飞犹绕树,杯渡欲随流”则通过动态的意象,展现了月夜下的生动景象。鹊鸟在树间飞翔,似乎不愿离去;而诗人手持酒杯,似乎也想要随着流水一同飘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最后,“多少婵娟恨,何须访醉游”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婵娟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而“恨”字则可能包含了对美好易逝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说,不必特意去寻找醉生梦死的游乐,因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就在身边,值得珍惜与回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