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咏物
写花
牡丹
抒情
友情
山水
城市
凤城

译文

在名胜之地举行盛大的集会,大家奏起美妙的乐曲。
院落里百花盛开,一只鸟儿飞下飞向台池。
等待月上梢头时我们再举杯畅饮,欣赏山景时我们一同赋诗。
凤城里的春色渐渐变深,不要辜负了牡丹的花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崔太傅北园的高雅聚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聚会的氛围与场景。首先,“胜地成高会”,点明了聚会地点的优越与盛会的性质,暗示了参与者身份的尊贵与聚会的不凡。接着,“云和度曲时”一句,运用了“云和”这一古代乐器名,巧妙地将音乐引入画面,营造出一种悠扬和谐的氛围。同时,“度曲”二字,既指音乐的演奏,也暗含了时光的流逝,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百花明院落,一鸟下台池”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宁静的画面。百花盛开,照亮了庭院,一只小鸟从台上飞下,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聚会的欢乐与和谐。“待月仍呼酒,看山共赋诗”则进一步展示了聚会中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他们期待着月亮的升起,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风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凤城春色暮,莫负牡丹期”以“凤城”代指京城,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并以“春色暮”暗示时间的推移,提醒大家珍惜相聚的时光,不要辜负了牡丹花开的美好时节。这句话既是对聚会即将结束的感慨,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聚会的高雅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