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秋天的
抒情的
瓜步酒的赞美

译文

译文:孤独寒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苍茫的夜色中无法分辨方向。
译文:僧人归来,依靠着岛屿旁的月亮;龙在江中定住,缩身在云中。
译文:银河般的窗户在眼前合拢,风浪的声音在枕边响起。
译文:喜欢在瓜步买酒,诗的灵感在微醺的酒意中产生。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次张祜金山寺之韵》描绘了一幅夜晚登临金山寺的孤寂而壮丽的画面。首句“孤绝寒逾迥”以孤寂和寒冷渲染了环境的独特,表现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的孤独感。接着,“苍茫夜不分”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迷茫与广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无尽。“僧归依岛月”写僧侣归巢,借月光指引,增添了寺庙的宁静氛围,也暗含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下一句“龙定缩江云”则运用神话意象,形容江面云雾缭绕,仿佛龙潜入其中,增添了神秘色彩。“天汉窗前合”中的“天汉”指银河,意味着诗人抬头所见的星空与寺庙的窗户相接,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宇宙感。最后一句“风涛枕上闻”则通过听觉,描绘了夜晚江面的风浪声,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静夜思潮起伏的情境。结尾处,“好沽瓜步酒,诗思在微醺”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微醉的状态下,激发创作灵感,沽酒品酌,享受诗情画意的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夜晚的景象,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境。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