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抒情
春闺
情感
闺怨

译文

第一句“罗衣初试薄寒生,豆蔻花开感别情。”可以翻译为:初次尝试穿着丝绸衣服,感到有些许寒意,此时正是豆蔻花开的季节,我感受到的是离别的情感。
第二句“零落铅华君不见,画楼春雨燕双鸣。”可以解释为:我的面容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憔悴,你不曾看见我这些岁月的痕迹。春雨落在画楼之上,而燕子则在双双鸣叫。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春闺》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春日闺中情景。首句“罗衣初试薄寒生”,通过女子试穿轻罗衣裳,感受到微微春寒,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女子的敏感心思。次句“豆蔻花开感别情”,借豆蔻花的盛开,寄托了女子对离别的感伤情绪,豆蔻花常用来象征少女的青春和情感。后两句“零落铅华君不见,画楼春雨燕双鸣”,进一步深化了情感。"零落铅华"暗指女子妆容的凋零,暗示了岁月流逝和青春不再,而“君不见”则表达了对远方未归人的思念。最后以“画楼春雨燕双鸣”作结,画面凄美,燕子双飞反衬出女子的孤独,增添了离别后的寂寥气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闺中女子在春日里的相思与哀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