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王
问
溪
约
游
多
异
岭
不
果
中
秋
借
得
蹇
驴
骑
,
拟
向
名
山
共
赋
诗
。
清
梦
几
年
寻
胜
事
,
白
云
何
意
负
幽
期
。
尘
缘
未
尽
非
关
俗
,
松
月
虚
悬
欲
待
谁
。
游
约
更
期
黄
菊
节
,
岂
宜
重
惹
北
山
移
。
秋节
游山
情感
友情
咏物
咏月
思乡
节气
励志
译文
中秋节我借来一头驴子骑行,打算去名山共同写诗。
寻找美好事物的梦想持续了多年,而白云却违背了我们的约定,没有如期而至。
尘世的情缘尚未结束但并非因世俗之事,而高悬的松月似乎在等待某个人或事。
我们再次约定在菊花盛开的秋天出游,但不应该再次触碰或改变北山的自然状态。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岑徵所作的《与王问溪约游多异岭不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问溪相约游览多异岭却未能成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中秋借得蹇驴骑”,以中秋佳节为背景,巧妙地引入了诗人借驴出行的情境,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拟向名山共赋诗”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名山、吟诗作赋的美好愿望。“清梦几年寻胜事,白云何意负幽期”两句,运用了梦境与白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自然美景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遗憾之情,似乎在说,即使梦中寻觅到了胜景,但现实中的约定却未能实现。“尘缘未尽非关俗,松月虚悬欲待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叹于世俗的束缚未能完全摆脱,但并非因为世俗的牵绊,而是因为心中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期待,如同悬空的松月,等待着知音的到来。最后,“游约更期黄菊节,岂宜重惹北山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情境的无奈与感慨。黄菊节的约定,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而“北山移”则可能暗指改变现状的不易,整首诗在乐观与无奈之间找到了平衡。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题赵学士色竹图
元末明初·刘基
竹性本孤直,磬折良可怜。由来刚介有摧挫,岁寒然后知真坚。虚堂无人清气会,日满高林风影碎。漆园胡堞去茫茫,今落潇湘苍玉佩。我思美人淇水隈,路永莫致增悲怀。雪霜纷糅嘉实晚,不.....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杂诗四首(其二)
唐·张说
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赏心凡几人,良辰在何处?触石满堂侈,洒我终夕虑。客鸟怀主人,衔花未能去。剖珠贵分明,琢玉思坚贞。要君意如此,终始莫相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