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使
怀古
思乡
悲情
天风
风云
地理
地点
秋节
功臣
壮士
时序
哀伤情感

译文

黔首(指普通百姓)对秦朝的暴政感到厌恶,期盼着像炎帝一样的仁德之君(炎刘,即汉朝)来统治。
英雄人物是受天命而诛暴政的,他们拔剑而起,彼此结仇为战。
天上的风将山川摧毁,风云飞腾覆盖整个九州(中国)。
天下大势已定,即便怀有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也不能停止前行的步伐。
在高台上设宴庆祝,厨房里摆满了各种美食。
有人在这里唱起悲壮的歌曲,传遍林中,听到的人都是老一辈了,都不禁涕泗交流。
功臣们有的被杀害,有的遭受酷刑,壮士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直到现在,在丰沛之间(可能指历史时期或地名),依然时常能见到令人感伤的景象。
故乡是帝王所爱的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如今已经荒芜,只剩下旧时的土地了。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有所定数,就算圣贤也无法永久停留。
不知道千年之后,人们的魂魄是否还能再度回到这里游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歌风台》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以及对功臣壮士命运的感慨。“黔首厌秦暴,龙德奋炎刘。”开篇即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了秦朝的暴政让百姓深感痛苦,而刘邦(炎刘)凭借龙德之气,崛起于乱世,成为新的领袖。“英雄乘天诛,拔剑起相仇。”接着点明英雄们在乱世中为正义而战,拔剑对抗强敌,体现了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天风隳陵谷,飞云扬九州。”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英雄们的功业流传四方。“天下事既定,怀土未遑休。”在天下统一之后,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们远离故土、无法享受安宁生活的遗憾。“置酒宴高台,中厨进庶羞。”描绘了英雄们在胜利后的庆祝场景,虽有美食佳肴,却难掩心中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悲歌落林木,父老皆涕流。”通过父老乡亲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英雄们功成身退或遭遇不幸时的悲凉氛围。“功臣日菹醢,壮士从何求。”指出功臣壮士的命运多舛,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至今丰沛间,长顾使人愁。”强调丰沛之地,即刘邦起家之地,如今仍让人感到忧愁,反映了历史的深远影响。“故乡帝所爱,零落遗旧丘。”表达了对英雄们最终归于尘土的哀叹,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大运各有终,圣贤谁能留。”总结历史的规律,指出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焉知万岁后,魂魄复来游。”以疑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英雄们灵魂可能再次游荡人间的想象,充满了哲思和浪漫色彩。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傅若金

300首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