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哲理
写景
写山
怀古
抒情
读书
惜时
写心性
哲理

译文

共同居住在莲花中证得四禅之境,空无一物,只是淡然一笑,心境开阔。
只有红色的法雨偶尔显露色彩,却被黑色的罡风所吹,落入了天际。
身体虽大却无形无相地稳定下来,通过阐述小的观点来破除大的道理,用来遣散愁思写成的文章。
年来口中所说的、所咀嚼的仿佛都成了无味的蜡,而心却已经进入了楞严经所描述的十种仙境之中。

赏析

这首诗名为《似曾诗》,作者为清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谭嗣同。诗中以莲花和禅境为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同住莲花证四禅”描绘了诗人与莲花共处,体验禅定的境界,暗示了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空然一笑是横阗"则通过笑声表达出豁达的心境,笑中寓有深意,仿佛超越了世俗的喧嚣。接下来两句“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运用色彩对比,红与黑象征对立的两面,法雨与罡风象征佛法与世间风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起落和修行的艰难。“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大患在于无法摆脱身体的束缚,而小言则是他用文字来排解愁绪,寻求解脱之道。最后两句“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以“嚼蜡”形容生活中的苦涩,但诗人却从中找到了滋味,甚至将自己比作“楞严十种仙”,表明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执着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宗思想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谭嗣同在困境中寻找精神寄托和超越的人生观。

谭嗣同

74首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