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
潘
南
山
圣
学
宫
墙
亦
久
荒
,
如
公
精
力
可
升
堂
。
若
为
千
古
经
纶
手
,
只
作
终
年
著
述
忙
。
末
俗
浇
漓
风
益
下
,
平
生
辛
苦
意
难
忘
。
西
风
一
夜
山
阳
笛
,
吹
尽
南
冈
落
木
霜
。
悼亡
抒情
读书
赞美
写景
秋节
西风
落木
怀古
励志
赏析
此诗由明代大儒王守仁所作,悼念友人潘南山,情感深沉,文笔凝练。首联“圣学宫墙亦久荒,如公精力可升堂”以“圣学宫墙”象征学问之道的荒废,而“如公精力可升堂”则表达了对潘南山在学问上的卓越贡献的赞誉。颔联“若为千古经纶手,只作终年著述忙”进一步赞扬了潘南山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勤奋努力。颈联“末俗浇漓风益下,平生辛苦意难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潘南山一生虽历经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尾联“西风一夜山阳笛,吹尽南冈落木霜”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整体而言,这首挽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蕴含了对学问精神的崇敬与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展现了王守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王守仁
564首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挽夏继军联
清·左宗棠
壮志挽宗邦,剧时犹带吴钩看;宦游悲末路,老去方知蜀道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