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地点
夜景
乡村生活
冬天的夜晚

译文

夜泊在靠近湖口的地方,旅居之处显得格外荒凉寒冷。
鸟儿衔着山间的月亮升上天空,牛儿则带着晚熟的禾苗归家。
溪水远远流去,似乎将罾(捕鱼或晒网用的器具)设在那里;孤独的村庄被瘦弱的树木环绕。
夜晚将尽,投宿于云雾缭绕的地方,听到岩石中传来的清磬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显荒凉的夜晚湖边景象。诗人赵彦伦在清王朝时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湖口的独特氛围。首句“夜泊近湖口”,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夜幕下的湖口显得格外宁静。接着,“荒寒旅次稀”一句,描绘出旅人稀少、环境荒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氛围。“鸟衔山月上,牛带晚禾归”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鸟儿叼着月亮飞过山头,牛群拖着傍晚的稻谷缓缓归来,这些画面充满了诗意,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溪远空罾设,村孤瘦木围”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与静谧。远处溪流旁,空置的鱼网静静地躺在那里,村庄周围,瘦弱的树木环绕,给人一种空旷与孤独的感觉。最后,“暮投云际宿,清磬响岩扉”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诗人选择在云层间投宿,夜晚的钟声在岩石的门扉处回响,既增添了神秘感,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勾勒出一幅夜晚湖边的宁静画卷,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美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春初夜书
宋·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去阻千重。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
叠浪崖
清·爱新觉罗·弘历
层叠奇峰作浪形,大瀛海竖万寻青。渔人何物津轻问,祇合虚舟不繫停。
至日携搕登道场山
明·孙一元
瞥眼风尘岁屡迁,椒盘柏酒自留连。半生作计閒为上,到处论交山最贤。好句忽成黄叶寺,小舟漫倚白鸥天。松声泉语无人会,独坐岩头意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