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君
山
一
望
奇
踪
便
羽
翰
,
天
开
紫
翠
足
游
观
。
湘
妃
墓
古
杨
花
白
,
杜
毅
祠
荒
木
叶
丹
。
山
气
螺
堆
霄
汉
色
,
波
光
镜
彻
斗
星
寒
。
鼎
台
龙
去
琴
声
杳
,
犹
有
渔
翁
弄
晚
湲
。
写景
山水
怀古
秋节
赞美
名胜
山水场景
悼亡
译文
一看这奇特的踪迹就振奋起羽翰,天空展开的紫翠景色足够游赏观看。
湘妃的墓地旁杨花白,杜毅祠堂前树叶红。
山间的气息像螺堆一样色彩斑斓,波光像镜子一样透彻使斗星都感到寒冷。
龙已经离开鼎台,只剩下琴声飘渺遥远,但仍有个渔翁在弄晚水潺潺的声音。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佘光裕的《望君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望君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首联“一望奇踪便羽翰,天开紫翠足游观”,开篇即以“奇踪”二字点出望君山的独特魅力,仿佛是天开的紫翠之色,为游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观赏之地。这里的“羽翰”不仅指鸟羽,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飞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颔联“湘妃墓古杨花白,杜毅祠荒木叶丹”,转而描绘了望君山的历史氛围。湘妃墓旁,杨花飘落,一片洁白,象征着古代传说中的哀伤与纯洁;杜毅祠前,木叶红艳,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深沉。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暗示了历史的厚重。颈联“山气螺堆霄汉色,波光镜彻斗星寒”,进一步描绘了望君山的自然风光。山间云雾缭绕,如同螺壳般堆叠,映射出天空的颜色;湖面波光粼粼,如同镜子一般,倒映着寒冷的斗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川之美与夜空之静。尾联“鼎台龙去琴声杳,犹有渔翁弄晚湲”,收束全诗,将视线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了更为深远的历史与人文。鼎台上的龙已远去,琴声不再,但仍有渔翁在傍晚的溪流中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一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望君山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