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抒情哲理
怀古
忧民

译文

鲸吞蚕食各种纷争不断,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太平的日子。
直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终会到来,为了情感,哪怕是修炼成佛也是值得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的《感事二十一截句》中的第五句。诗中以"鲸吞蚕蚀各纷争"描绘社会动荡,各方势力激烈竞争的景象,暗示了时代的不安与纷扰。"未卜馀生见太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不确定是否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太平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石烂海枯真有日,生天成佛若为情"则寄寓了深沉的哲思。诗人认为即使石头风化、大海干涸这样的自然变迁终有发生之时,但对于人生中的超脱和精神追求("生天成佛"),情感和执着似乎难以割舍。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与出世、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个人修行道路的探索。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释敬安

144首
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少以孤贫出家,致力诗文,得王闿运指授,才思日进,入“碧湘诗社”。曾于宁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灯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时湖南等地发生寺产纠纷,应众邀入京请愿,到京未达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颇有诗名,殁后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