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西
边塞
战争
怀古
悼亡

译文

长安城里的少年没有远大的志向,一生只羡慕那些执掌金吾的显贵。
他们身着麒麟袍服在前殿拜见天子,又骑着马向西去征战长城的胡人。
胡人的沙尘吹打在人的脸上,汉人与胡人相遇却无法相见。
远方传来鼓声震天响,传言单于夜晚还在激战。
此时他们顾念恩情而不顾自身安危,为了君王,他们一行人摧毁了万人敌。
壮士挥舞长戈让太阳回转,单于的血溅在红色的战车上。
他们回来后在长城的水池边饮马,长城路旁有许多白骨。
询问当地老者这些白骨是哪一代人,老者说他们是秦王筑城时的卒役。
黄昏时分塞北没有人的踪迹,只有鬼哭的啾啾声在天空中回荡。
无罪的人被杀,有功的人不赏,孤魂在这里城边流落。
当初秦王按剑而起,诸侯们跪着行走不敢仰视。
他富国强兵二十年,但因筑城而使百姓怨恨,征徭役的范围广达九千里。
秦王筑城真是太愚蠢了,其实秦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北方的胡人。
祸患在萧墙之内突然而起,渭水咸阳不再是过去的都城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士在边塞的生活和战斗场景,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强大帝国的兴衰反思,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开篇“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两句,勾勒出一位年轻将领胸怀大志,只愿意跟随皇帝执掌军权的情形。紧接着,“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展现了他在宫廷中的礼仪生活和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两句,生动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诗人通过“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表达了对远方战斗声音的感受和对英雄战士连续作战的赞扬。“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这两句诗,表现了壮士在战斗中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情怀。“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则更深化了 壮士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两句,转换了情境,描绘了壮士战斗结束后回到长城脚下饮马的情景,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留下的悲凉遗迹。随后的“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则引出了历史的回响,通过老人的口述,提及了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历史。“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两句,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边塞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战争死难者的哀悼。“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无辜牺牲者和英雄末路的悲情。最后,“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几句诗文,通过对比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与最终的灭亡,抒写了历史兴衰的无常和帝国强盛背后的代价。整首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边塞壮士的英勇事迹,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战争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王翰

16首
王翰(公元687年至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