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天
竺
寺
晨
登
天
竺
山
,
山
殿
朝
阳
晓
。
厓
泉
争
喷
薄
,
江
岫
相
萦
绕
。
直
上
孤
顶
高
,
平
看
众
峰
小
。
南
州
十
二
月
,
地
暖
冰
雪
少
。
青
翠
满
寒
山
,
藤
萝
覆
冬
沼
。
花
龛
瀑
布
侧
,
青
壁
石
林
杪
。
鸣
钟
集
人
天
,
施
饭
聚
猿
鸟
。
洗
意
归
清
净
,
澄
心
悟
空
了
。
始
知
世
上
人
,
万
物
一
何
扰
。
写景
地点
冬天
抒情
哲理
山水
名胜
锦官城
洗意归清净
译文
清晨我登上天竺山,山上的寺庙沐浴在朝阳之中。
山崖间泉水涌流,江面与山峦相映成趣。
我直上山顶,俯瞰之下,其他山峰都显得矮小。
在南方十二月份的这个时候,由于地暖,冰雪非常稀少。
寒冷的季节里,山间依旧青翠,藤蔓和罗网覆盖了冬天的池塘。
在花龛的瀑布旁,青色的石壁直插云霄。
寺庙的钟声吸引了人们,僧人施舍的饭菜引来了猿猴和鸟儿。
通过洗礼和澄净内心,我领悟到了清净和空灵的境界。
这时候我才明白,世上的万物都充满了纷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上天竺山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获得心灵净化的体验。"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一句直接设定了时间与地点,给读者以清新的视角观赏这座山。接下来的几句细致地描绘了山间泉水和山岫的交织,以及诗人攀登至孤顶时所见到的辽阔景色。"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一句则透露出诗写于南方某个温暖的季节。紧接着的几句,又描绘了山间植物的繁茂和瀑布的壮观,以及寺庙中的钟声和施食的情景。最后两句"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表达了诗人通过此次登山游历后内心的平静与觉悟。"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则是对世间纷扰的感慨,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俗烦恼有了一种超然的理解。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和细腻观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哲思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韵味。
崔颢
46首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