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宵
西
阁
百
寻
馀
,
中
宵
步
绮
疏
。
飞
星
过
水
白
,
落
月
动
沙
虚
。
择
木
知
幽
鸟
,
潜
波
想
巨
鱼
。
亲
朋
满
天
地
,
兵
甲
少
来
书
。
写景抒情
边塞怀古
夜景
怀亲
译文
西阁高耸百尺多,深夜我在华丽的窗前漫步。
流星划过水面,泛起明亮的白光,落月摇曳,触动沙滩的虚影。
选择栖息之处,可知有幽静的鸟儿,想象在深水中游弋的大鱼。
亲朋好友遍布天下,但战乱之中,收到的信件少有书信往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西阁百寻馀"和"中宵步绮疏"两句,设置了一个宽广无垠、静谧幽深的夜晚场景,其中“西阁”可能指代诗人所居之处,“百寻馀”则形容空间的开阔与深远,而“中宵”直接点明了时间是在午夜之后,"步绮疏"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中的漫步。接下来的两句"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通过对星辰和月亮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恍惚间的美感。其中,“飞星”与“落月”都是对夜空中天体移动的生动捕捉,而“过水白”和“动沙虚”则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描述,强化了诗中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和沙滩上的微细声音。"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两句,则是诗人在夜晚中对自然界生灵活动的联想。诗人通过“择木”来寻找那些隐藏在树林中的小鸟,以及通过“潜波”去想象水下可能存在的庞大生物,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最后两句"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则表达了一种温馨而又带有忧虑的情感。这里“亲朋满天地”可能是指家信中的问候充实,但紧接着“兵甲少来书”却透露了外界的动荡与不安,诗人通过这对比,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不宁相互交织的情感。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细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归涂春晚(其三)
宋·杨冠卿
暂解征骖野水湄,卷衣上马夜何其。客愁政自不堪说,残月一声闻子规。
夜凉
明·殷奎
玉露凉生昨夜秋,芙蓉香老柳枝愁。故园归思知多少,卧听残更转戍楼。
秋夜僧舍闻猿
唐·崔涂
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夜起
清·高銮
客榻生寒梦屡惊,披衣起坐度残更。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
秋夜登千峰榭待晓
宋·陆游
万里秋风夜艾时,剡川孤客不胜悲。读书眼暗定谁许,忧国涕零空自知。欲坠高梧先策策,渐低北斗正离离。倚阑不觉鸡号晓,剪烛题诗寄所思。
即事(其二)
元·顾华
闭门不见故人来,翠竹阴阴护碧苔。小玉自拈檀板至,夜深一曲紫云回。
明月斜·夜坐
清·董元恺
篆烟红,泪花绿。银汉迢迢堕入怀,黄河万里响心曲。
不寐
明·朱谋堚
雨绝梦无情,灯帏恍惚明。馀香收病室,高枕压愁城。树动窗含影,钟来屋接声。更阑拥衾坐,侧耳听鸡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