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兜率寺
山水
怀古
抒情
哲理

译文

兜率山上有知名的寺庙,真如法堂聚集佛法。
寺庙所在的江山秀美,仿佛巴蜀之地,殿宇壮观,如同齐梁时期的建筑。
庾信虽然长久地感到悲哀,但何颙的美好记忆仍然铭记在心。
不论是近处还是远方,我们都渴望乘坐白牛车载着我们前往慈悲的航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寺的赞美和对古人遗风的怀念。"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两句直接点出上兜率寺的盛名以及其中真如法师讲经之处,显示了这座寺庙不仅建筑雄伟,而且在佛教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接着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两句,则是对寺庙所在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的描绘。巴蜀指的是古代的巴州和蜀郡,即今天的四川一带,这里以江山之美著称;而"栋宇自齐梁"则形容寺院的建筑结构雄伟,犹如古代著名的齐梁时期的宫殿。诗人通过"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庾信和何颙都是唐朝初年的文学家,他们在寺中留下的文风被后世所传颂,显示出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最后的"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两句,则是在描绘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意境。白牛车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之物,而慈航则是比喻达到彼岸,即通过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这表明诗人不仅对寺庙有深厚的情感,而且也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越。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上兜率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赞赏,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