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小
竖
锄
斫
舍
北
果
林
枝
蔓
荒
秽
净
讫
移
床
三
首
(
其
一
)
病
枕
依
茅
栋
,
荒
锄
净
果
林
。
背
堂
资
僻
远
,
在
野
兴
清
深
。
山
雉
防
求
敌
,
江
猿
应
独
吟
。
泄
云
高
不
去
,
隐
几
亦
无
心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事物
地方描述
译文
病痛中靠在茅草屋顶的枕头上,荒芜的田地边有一片果树林。
房屋背对着厅堂建在偏僻遥远的地方,身处野外却能感受到清幽深远的兴致。
山中的野鸡警惕地防备着可能的敌人,江边的猿猴应该也在独自吟唱。
高空中云彩密集却不愿散去,我隐居在这里,也已无心他求。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开篇“病枕依茅栋,荒锄净果林”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病在草屋中休息,同时也在清理周围荒废的果园,给人一种隐逸自在的感觉。紧接着,“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这里的“背堂”意味着背向喧嚣的世界,而“资僻远”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追求,"在野兴清深"则更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第三句“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中的“山雉”即山鸡,是一种警觉而害羞的鸟类,而“江猿”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边动物,这两者常用来比喻诗人孤独自守,不愿与世俗争斗的态度。“防求敌”和“应独吟”强调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最后,“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则是表达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情怀。这里的“泄云”象征着自然界的自由与随性,而“隐几”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弃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在的情怀。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山中饮酒
宋·陆游
百屋堆金钱,万户封公侯。富贵人所羡,熟计终缪悠。有酒君但饮,有山君但游。虽云亦梦事,要是胜一筹。独醉新丰市,遗魂招马周。清啸苏门山,旷度交公休。烂烂目如电,凛凛气愈遒。骑.....
初夏闲居八首(其六)
宋·陆游
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小楼有月听吹笛,深院无风看硙茶。静岸葛巾穿荟蔚,闲拖筇杖入谽谺。平居每与儿孙说,切勿人前一语誇。
席上作
宋·陆游
绿波画桨浣花船,清簟疏帘角黍筵。一幅葛巾林下客,百壶春酒饮中仙。散怀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浮世升沉何足计,丹成碧落珥貂蝉。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端阳吊古
明·陈迁
姱节垂青史,遗风遍海隅。榴花空笑日,楚客尚飞符。艾叶杯中蚁,龙文水上凫。灵均呼不起,愁思落菰蒲。
鹧鸪天
元·王恽
拾翠仙洲野兴长。尊前一曲杜韦娘。人怜暖日明歌扇,我爱兰英媚国香。供楚佩,笑梅妆。春风着意泛崇光。老怀不到凌波梦,要遣琵琶送一觞。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