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九
少
尹
见
过
晚
景
孤
村
僻
,
行
军
数
骑
来
。
交
新
徒
有
喜
,
礼
厚
愧
无
才
。
赏
静
怜
云
竹
,
忘
归
步
月
台
。
何
当
看
花
蕊
,
欲
发
照
江
梅
。
写景抒情
季节情感
山水田园
赏静忘归
赞美新交
怀才不遇
译文
晚景中,孤村显得格外偏僻,几名骑兵行军而来。
结识新朋友感到欣喜,却因自己才能不足而感到抱歉。
在宁静中欣赏云和竹,流连忘返地漫步在月台上。
多么希望能看到花蕊,那盛开的花朵倒映在江上,仿佛照亮了江畔的梅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孤独。"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偏远,以及偶尔出现的人事活动带来的生动气息。接下来的"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个人才华不足的自谦。在自然景物中,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抚慰和升华。"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展现了诗人如何在宁静的夜晚,与自然中的云和竹为伴,甚至忘却了归家的路。这种与自然的默契和融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后两句"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在这里,诗人渴望着某个时刻能欣赏到花朵的盛开,用心中的光芒去照亮那些尚未开放的江边梅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一种诗意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景。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独生活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鹧鸪天
清末近现代初·俞陛云
一桁帘衣掩碧窗。年来芳草满池塘。题诗蕉叶痕应在,过枕梨云梦渐忘。花寂寂,月苍苍。旧经行处耐思量。小楼连夜西风里,吹尽凭阑袖底香。
酬西涯仍次联句韵
明·谢迁
素心人远苦萦思,何处梧冈老凤仪。高谊每怀干里驾,閒情都付百篇诗。悠悠世路年华改,寂寂山扉昼景迟。拟向兰亭续修禊,斯文寥邈慨羲之。
浪淘沙·襟江阁题壁
清末近现代初·潘飞声
凉露湿烟莎。明月扬波。楼台深夜听笙歌。我欲乘风何处去,磨剑天河。霜鬓几曾皤。休问蹉跎。箫声谁为忆秦娥。回首旧游浑似梦,梦又无多。
答韩寅仲明府(其二)
明·区怀瑞
由来六月息天池,何异幽栖桂水湄。正字却缘知世早,移文翻讶出山迟。梦馀翠羽花千树,题到龙公玉几枝。无那相思隔云末,美人南国妒娥眉。
奉答于鳞四首(其一)
明·王世贞
浮云幽鸟讼庭閒,赋就怀人且自删。病后青山添傲骨,书来落日破愁颜。微名渐损终难尽,薄禄犹耽未拟还。岂若使君高拥传,能令春雪满函关。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其二)
宋·刘黻
紫气曾临屋有光,老僧相对说修藏。貌癯渐觉衣冠古,交淡谁知道谊常。文类锦机君独艳,才如袜线我无长。近来悟得安心法,菜饭蒲团一炷香。
寄献狄右丞
唐·郑谷
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残月露垂朝阙盖,落花风动宿斋灯。孤单小谏渔舟在,心恋清潭去未能。
幽居
明·王立道
幽居何处是,一径落花中。人似鹿门隐,溪将剡水通。閒寻种瓜伴,因识养鸡翁。独往平生意,多岐秪自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