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病
执
热
奉
怀
李
尚
书
衰
年
正
苦
病
侵
凌
,
首
夏
何
须
气
郁
蒸
。
大
水
淼
茫
炎
海
接
,
奇
峰
硉
兀
火
云
升
。
思
沾
道
暍
黄
梅
雨
,
敢
望
宫
恩
玉
井
冰
。
不
是
尚
书
期
不
顾
,
山
阴
野
雪
兴
难
乘
。
山水写景
夏季主题
怀友抒情
季节
节气
译文
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初夏时节何需气闷蒸腾。
广阔的水面连着炎热的大海,奇特的山峰突兀,火红的云朵升腾。
期待着黄梅雨带来清凉,哪里还敢奢望宫中的恩赐如玉井冰。
并非尚书官职使我忘却,只是山阴野外的雪景难以激发诗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因病而感到烦躁和痛苦的状态。"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表达了诗人因年迈多病而感受到的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折磨。接下来的两句"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出夏日热浪和山中独特的风光。诗人随后表达了对凉爽之物的渴望:"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这里通过黄梅时节的清凉雨水和清凉如冰的井水,抒发了诗人对凉意的向往以及对皇恩的期待。最后两句"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则表明诗人虽然有心事,但并非是因为尚书之职的繁忙与忧虑,而是由于山中野雪使得行走困难,增添了诗人的烦恼。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示了诗人在酷热夏日中的不适与孤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凉爽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皇恩的期待。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和同省秋省宿
宋·朱胜非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元夕
宋·方岳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于僧。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无能。后山亦有梅花月,不复年时兴可乘。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
献岁书情
唐·裴夷直
白发添双鬓,空宫又一年。音书鸿不到,梦寐兔空悬。地远星辰侧,天高雨露偏。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连。
喜雨诗
南北朝·鲍照
营社达群阴,屯云掩积阳。河井起龙蒸,日魄敛游光。族云飞泉室,震风沈羽乡。升雰浃地维,倾润泻天潢。平洒周海岳,曲潦溢川庄。惊雷鸣桂渚,回涓流玉堂。珍木抽翠条,炎卉濯朱芳。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