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怀古
情感
思乡
战争
田园
城池
历史

译文

宝应元年我离开草堂时,蛮夷正充斥成都城。
而今我返回草堂,正值成都安定无忧之际。
让我陈述最初叛乱的情况,徐知道叛乱好像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因大将被召回朝廷,这伙群小便乘机窃据成都谋反。
半夜斩白马盟誓,气势凌人。
并西联邛州之南的羌兵以虚张声势,北断剑阁要道以抗拒长安王师。
数十个跟随徐知道作乱的人,虽无官职,却也占城为王,独当一面了。
但徐知道手下的人与羌夷头目各自争长,互不相让,并且蕃、汉殊情,以致叛乱后发生内讧。
结果发生了羌夷兵的倒戈,叛乱魁首们彼此互相残杀。
哪知祸起腋下,徐知道被自己部下所杀。
当时主持正义的人对叛乱这都很愤恨,因为他们使国家的法纪政纲受到了破坏。
徐知道手下的李忠厚辈均拥兵自立,百姓成了各种势力头目们所宰割的鱼肉。
这伙群小竞相作威作福,谁肯为无辜受害的平民辩解呢。
他们还一方面残害百姓,一方面寻欢作乐。
他们在谈笑间滥杀百姓,长街上溅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
在他们行刑的地方,甚至风雨之时还可以听到冤魂的哀嚎声。
被杀害之人留下的妻子、马匹为贼徒占有,这些遗孀甚至马匹还要含着内心的悲痛供其取乐。
国家法纪何在?实在令人不甚叹息!
我只得奔走于梓、阆之间,三年中都想离蜀而去东吴。
由于那里也有战乱,结果竟难以成行。
我不忍舍弃这间花草堂,回来要除杂草杂木,重整庭院和药栏。
入门见四颗小松树尚在,我漫步于万竿疏竹之中。
往日养的家犬喜我久别乍归,它常情热的低回在我的身旁。
邻居喜我归来,拿着葫芦买酒准备与我畅饮。
大官严武喜我久别乍归,就遣人骑马来问我需要什么东西。
城郭间的邻人喜我久别乍归,他们来探视、问候我的人,简直挤满了整个村墟。
天下尚不得安宁的今天,当兵的都胜过迂腐的书生。
在这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里,何处可安置我这个老头呢?
我真的成了多余的人,所幸的是还算活了下来。
我既无用于世,在此余生里一饮一啄已感到惭愧,所以甘于清苦生活,不敢有所奢求。

赏析

诗人以亲身经历的战乱和个人的凄凉命运为主题,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草堂生活,抒写了内心的忧虑与无奈。开篇“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两句,设定了一种动荡的历史背景,表明诗人曾经离开过自己的草堂,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战乱之中。紧接着,“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则显示了诗人重返草堂后的平静与安宁,但这种平静只是表象。“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一句,诗人似乎在追忆起初乱之时的种种经历,而“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则暗示了政治上的变动和权力斗争。中间部分“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等句,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混乱与冲突。而“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则转向个人生活的困顿,表露出诗人在动荡中寻求一方安稳之地的心境。接下来的“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等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后半部分诗歌转向反思与无奈,“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和道德沦丧表示出深刻的忧虑。接着,“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则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权力的分裂与民众的无助。“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以下数句,通过对歌舞宴席、刑戮杀伐等场景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在混乱中寻求个人享乐与权力的虚伪。诗人借“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哀伤和对人性的失望。末段“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则是在描绘战乱后遗留下的荒凉景象,表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凄美与哀愁。紧接着,“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则是对现实政治法律的无奈接受,同时也是一种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逃离战乱的渴望。然而,“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则显示了对故土的留恋与不舍。最后几句“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等,则是诗人回归草堂后的平静生活写照。这些意象既表现了个人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抗议。整首诗作在结构上呈现一种波折的节奏,情感上则充满了悲凉、哀愁与无奈。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诗人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对于社会动荡的无力感。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