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花
西
京
安
稳
未
,
不
见
一
人
来
。
腊
日
巴
江
曲
,
山
花
已
自
开
。
盈
盈
当
雪
杏
,
艳
艳
待
春
梅
。
直
苦
风
尘
暗
,
谁
忧
容
鬓
催
。
写景
写花
抒情
怀古
赞美
情感
思乡
地点
冬天
山花
译文
京城是否安好,现在还没有人回来告诉我。
腊日时节,巴江边弯弯曲曲的江流旁,山花已经自行盛开。
满树杏花盛开得仿佛要化作雪一样,春天的梅花正娇艳待放。
感叹人间尘事繁忙而充满艰险,谁能为这使容颜老去而忧愁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象。诗人在安稳的西京,未见一人前来,这种情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腊月指的是农历年末,即春节过后不久,那时天气转暖,巴江的水曲也开始解冻,山花则在这自然的变迁中悄然绽放。“盈盈当雪杏”中的“盈盈”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当雪杏”指的是白色的杏花,它们像是雪一样纯洁而美丽。“艳艳待春梅”则是说梅花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以展现它们的艳丽颜色。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不同季节花卉的美好。然而,在这宁静与美好的背后,诗人却感慨“直苦风尘暗”,表达了对于外界纷扰和世事变化的无奈。最后一句“谁忧容鬓催”则透露出诗人的忧虑,他担心自己的青春不再,头发渐渐斑白,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忧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邃的思想。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