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门
巷
溪
声
爽
,
衣
裳
夜
气
苏
。
地
清
林
影
散
,
月
静
桂
花
孤
。
左
省
诗
频
咏
,
南
楼
兴
不
辜
。
关
山
冰
雪
里
,
何
处
觅
天
隅
。
写景
地点
山水
秋天
月亮
桂花
情感
怀古
离别
思乡
译文
门巷旁的溪流声音清晰爽朗,夜晚的清新气息使衣裳感到舒适。
地面上的树木影子消散,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孤立的桂花树。
经常在左省(可能指某个地方)吟咏诗歌,在南楼的兴致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在关山地区的冰雪之中,如何去寻找那遥远的天际尽头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宁静而清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首联“门巷溪声爽,衣裳夜气苏”,开门见山,以溪水潺潺的声音衬托出夜晚的凉爽,仿佛连衣裳都感受到了夜间的清新气息,营造了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颔联“地清林影散,月静桂花孤”,进一步深化了夜景的描绘。地面上的清静与树影的散落相映成趣,而皎洁的月光下,桂花独自绽放,既显孤独又不失高雅,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颈联“左省诗频咏,南楼兴不辜”,转而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左省吟诗作赋,南楼畅饮欢歌,诗酒相伴,不负此生之乐。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人风骨,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尾联“关山冰雪里,何处觅天隅”,将视角拉远,想象在遥远的关山冰雪之中,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夜景画卷,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和谐统一。
周昂
102首
年二十四进士擢第。调南和主簿。有异政。拜监察御史。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易州陷落时死难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