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公
羊
传
四
首
(
其
二
)
晋
之
公
室
微
,
六
族
相
吞
螫
。
赵
鞅
率
邑
车
,
志
岂
在
君
侧
。
封
兹
祸
乱
根
,
留
为
奸
雄
迹
。
吴
楚
因
诛
错
,
不
昭
宁
复
辟
。
历史怀古
读书
战争
忧民
写景
哲理
译文
晋国公室的势力已经衰微,六族之间互相吞并、残害。
赵鞅率领着乡邑的兵车,他的志向难道是在君王身边谋取权位吗?
封地成为了祸乱的根源,留下了奸雄的痕迹。
吴国和楚国因为诛杀错而引起战乱,如果不以昭示天下的方式去解决,又怎么能重新恢复和平呢?
赏析
此诗出自宋代文学家张方平的《读公羊传四首》之二,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对晋国公室衰微、六族争斗的深刻洞察。诗中以赵鞅为例,揭示了晋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根源与影响。首句“晋之公室微,六族相吞螫”描绘了晋国公室衰弱的背景,六族之间的相互倾轧如同毒蛇咬噬,形象地展示了内部纷争的激烈程度。接着,“赵鞅率邑车,志岂在君侧”指出赵鞅虽参与其中,但其心志并不局限于君位争夺,暗示了他可能有更深远的政治考量或道德追求。“封兹祸乱根,留为奸雄迹”进一步揭示了晋国内乱的深层原因,这些祸乱的根源被封存,成为后世奸雄效仿的痕迹,强调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最后,“吴楚因诛错,不昭宁复辟”则以吴楚两国借机行事的例子,说明了晋国内乱给外敌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警示了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张方平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