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悼亡
抒情
励志
赞颂

译文

翻译:才华和命运往往互相排斥,不能同时得到,但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能在困难中达到自己的目标。
翻译:这位君子虽然年纪已老,生活在寂寞之中,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所做的事情也十分宏伟。
翻译:鹰在笼中饥渴,渴望飞翔掠过草地;老马虽衰,但仍能在车旁奔驰追风。
翻译:大丈夫的一生以入土为安为终结,因此即使在南阳这样的晚年,也能建立功业。

赏析

这首诗《送马武》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对比“才”与“命”的关系,以及对马武这一历史人物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才命相憎不相并”,以“才”与“命”的对立关系开篇,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接着,“古来达者齐其中”一句,指出自古以来,那些通达事理的人能够将才与命和谐统一,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与满足。“此君寂寞年虽暮,灵府峥嵘事甚雄。”这两句转而赞美马武,即使在晚年,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激昂和壮志,如同一位孤独却坚韧的君子,其精神世界依然充满力量和雄心。“韝上鹰饥思掠草,车傍骥老尚追风。”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马武比作饥饿的鹰和老骥,即便在年老之时,仍渴望飞翔和奔跑,表达了诗人对马武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精神的钦佩。最后,“丈夫掩棺始为了,是故南阳晚立功。”这两句总结全诗,意指真正的英雄只有在生命的尽头,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以马武为例,他在晚年于南阳建功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追求和最终的成就。整首诗通过对马武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才智的深刻思考,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态度。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