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孙
子
二
首
(
其
二
)
伐
谋
自
庙
堂
,
长
城
在
樽
俎
。
下
敌
无
智
名
,
服
叛
非
萧
斧
。
主
尊
而
民
安
,
兹
宜
国
之
辅
。
勿
使
有
功
臣
,
功
大
将
骑
虎
。
边塞
战争
读书
哲理
怀古
情感
译文
“伐谋自庙堂,长城在樽俎。”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是:通过谋划计策在朝廷上出征(意为智慧上的战略和行动),就好像守卫的坚固堡垒一般布置在筵席之间。
“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 可以译为:要击败敌人不必显露过人的智谋名声,使叛逆臣服也并非一定要使用萧家的大斧(比喻杀戮,用强硬手段)。
“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 这句话的翻译是:君主尊贵而百姓安宁,这应当是国家辅助(如文臣武将)所期望的景象。
“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不要让功臣功高盖主,因为功大者往往难以为继,就像骑在虎背上一样难以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读孙子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表达了对战略与策略的深刻理解。首句“伐谋自庙堂”意味着制定策略应从高层决策开始,强调了领导层在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接着,“长城在樽俎”则以比喻的手法,将稳固的防御比作宴会上的酒器,暗示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可以构建持久的安全防线。“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智慧而非武力征服敌人的重要性。这里的“无智名”意指不依靠智谋的名声,而“服叛非萧斧”则表明平定叛乱不应仅依赖暴力手段,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策略。“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指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君主的威望和民众的安宁,这正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最后,“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告诫不要让功臣权力过大,以免他们成为潜在的威胁,形象地比喻为让功臣如同骑在老虎背上,隐含着对权力平衡和防止权臣专政的警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孙子兵法的视角,探讨了战略、策略、权力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哲学。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