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鸿
广
抒情
写景
咏物
怀古
写山
写水
赞美
情感
写云

译文

喜欢探索神秘而乐于揭示本质,擅长预知变化并能遨游天际。
情感高尚不拘泥于尘世,厌倦世俗生活更向往寻觅仙境。
在明亮的馆舍中炼制仙丹,用碎玉稳定住深渊之水。
凤凰之歌穿越林间宫阙,龙车直驱至蓬莱仙山。
攀上悬崖采集朝露,追逐大雁嬉戏于云雾之间。
光辉照耀着晚霞,强劲的风让泉水显得更加妩媚。
在两个月亮的边际召唤仙女,邀请佳人在星辰之间。
飞跨彩虹如卷起江河,漫游雾中拨动轻盈的琴弦。
笛声中告别众多凡尘来客,这些神奇之道不再流传。
随着白云飘然而去,即使千年也未曾回转。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超脱世俗、追求仙道的境界。开篇"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表达了对肉身束缚的摆脱和精神飞升的向往。"情高不恋俗,厌世乐寻仙"则明确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情感淡漠和追求超凡境界的决心。接着,"炼金宿明馆,屑玉止瑶渊"展示了修道者的内在功夫与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凤歌出林阙,龙驾戾蓬山"象征着通向仙境的道路和诗人心中的愿景。中间部分"凌崖采三露,攀鸿戏五烟"描绘了修道者在自然界中的自如与超脱。"昭昭景临霞,汤汤风媚泉"则是对仙境美好景象的描写。下片"命娥双月际,要媛两星间"可能暗示着对天地之灵、宇宙之谜的探索和敬仰。"飞虹眺卷河,泛雾弄轻弦"则是仙境中的动态美景。最后,"笛声谢广宾,神道不复传"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音乐的告别以及对仙道奥秘的深刻理解。"一逐白云去,千龄犹未旋"则是诗人追随白云远去,不再眷恋尘世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超凡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仙道的执着追求和超脱尘俗的情怀。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