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故
人
马
子
乔
诗
六
首
(
其
六
)
双
剑
将
别
离
,
先
在
匣
中
鸣
。
烟
雨
交
将
夕
,
从
此
遂
分
形
。
雌
沉
吴
江
里
,
雄
飞
入
楚
城
。
吴
江
深
无
底
,
楚
阙
有
崇
扃
。
一
为
天
地
别
,
岂
直
限
幽
明
。
神
物
终
不
隔
,
千
祀
傥
还
并
。
离别
写物抒情
写山
水
赠友送别
写宝物和友情
译文
双剑即将分离,事先在剑匣中发出悲鸣。
烟雨交织接近黄昏,从此它们形状相异各自飘零。
雌剑沉没在吴江深处,雄剑则飞入楚地的城中。
吴江深不见底,楚地的宫阙有高大的门闩相隔。
一次分离仿佛天地之别,何止是生死或者阴阳的界限。
但神奇之物终究不会被永远隔绝,千年之后或许还能重聚合并。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诗中运用了双剑和匣中的象征,以及烟雨交织的景象,来形容两位朋友即将分离的情境。"雌沉吴江里"和"雄飞入楚城"则描绘了剑(亦可理解为友情或理想)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诗中提到"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表达了即便是天地间的隔绝,也不足以阻断深厚的情谊。最后两句"神物终不隔,千祀傥还并"则更进一步强调,即使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友情会永恒传承下去。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深化了主题。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鲍照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风格。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送刘观文归广东省亲
明·程通
南雄自昔多才杰,上国于今识俊英。三载贤关时雨化,片帆江浦暮潮平。风生丹桂秋天爽,露滴金茎夜气清。綵服翩翩拜家庆,须知忠孝足扬名。
城南新堂燕集饯送江明府先生
明·符锡
西风江渚罢鸣琴,报政难留去客心。乡士何困逢盛饯,宰君其敢望重临。□堂尊俎明秋月,嘉会衣冠侈上林。为向南云早鸿道,春明还许嗣徽音。
题钟侍御理蔬小筑
明·李应兰
与君曾上郭生台,帝里春光醉客杯。沧海何年双剑别,风尘回首二毛催。桔槔莫问于陵业,侍从还徵司马才。直待安车悬岁晏,抱琴长傍碧山来。
送魏叔子还宁都
清·顾祖禹
大地方冱寒,君行涉江水。问君行何为,抱膝深山里。易堂好弟兄,事业寄文史。天空雕鹗飞,日落云霞起。遥望翠微峰,迢迢四千里。吾欲牵君衣,君行其少俟。好风从东来,扬帆疾如驶。山.....
公已舟往仪真予追送之六合道中有作
明·庄昶
病眼真州两日船,白头东坐马鞍眠。平生谁遣山林脚,老去天还凤鸟缘。梦寐寻常频万里,心交三百几同年。春江欲采香蘋去,与共明朝别酒传。
次韵答林遵性
明·王恭
君去秋襟谁共开,客庭辜负菊花杯。西风野水寒禽外,无那相思倚啸台。
湖州竹枝词(其三)
明·袁华
黄姑浣花织锦衣,留郎不住送郎归。一色银河三万里,手携石子是支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