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古
诗
八
首
(
其
八
)
蜀
汉
多
奇
山
,
仰
望
与
云
平
。
阴
崖
积
夏
雪
,
阳
谷
散
秋
荣
。
朝
朝
见
云
归
,
夜
夜
闻
猿
鸣
。
忧
人
本
自
悲
,
孤
客
易
伤
情
。
临
堂
设
樽
酒
,
留
酌
思
平
生
。
石
以
坚
为
性
,
君
勿
惭
素
诚
。
写景
山水
情感
忧思
秋天
抒怀
孤客思乡
志坚
留情
译文
四川多奇异高山,仰望山顶与云齐。
背阴山崖积夏雪,向阳山谷秋花丽。
朝朝暮暮云归来,夜夜时时猿啼响。
忧心之人本自悲,孤独旅客更易伤怀。
面对厅堂设酒宴,留下举杯忆往昔。
石以坚硬为本质,君莫羞于朴素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蜀汉奇山的描述,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心向高远的胸襟。"仰望与云平"中的"仰望"不仅是视线上的攀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表明诗人渴望超越尘世,与高洁的理想相通。"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一句,则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夏雪与秋荣相映成趣,不仅是景色的描写,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接下来的"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一句,通过对云和猿鸣的反复提及,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简单而深远声音的感受。这种重复出现的事物,如同在诗人孤独的心灵中引起共鸣。"忧人本自悲,孤客易伤情"一句,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因对世事的关怀而感到悲哀,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孤独和飘泊生涯而容易被触动感情。最后两句"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则表达了诗人在寂寞中寻求慰藉的意愿。通过饮酒和沉思往昔,以此来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而最后一句中的比喻,则是对坚定品格的一种肯定,提醒读者保持真诚,不必为世俗的流言而感到羞惭。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
鲍照
202首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