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流
人
见
说
长
沙
去
,
无
亲
亦
共
愁
。
阴
云
鬼
门
夜
,
寒
雨
瘴
江
秋
。
水
国
山
魈
引
,
蛮
乡
洞
主
留
。
渐
看
归
处
远
,
垂
白
住
炎
州
。
离别
写景
秋景
送别
地点
洞房
抒情
怀古
思乡
译文
听说你将远赴长沙,即使没有亲人也共担忧伤。
阴暗的云笼罩着鬼门关的夜晚,寒凉的秋雨落在瘴疠弥漫的江面。
在多水的国度里山魈出没引导着路途,进入蛮荒之地洞主也将你挽留。
眼看归家的路越来越远,满头白发的你只能留在炎热的州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愁和异乡孤寂的情怀。开篇即道“见说长沙去,无亲亦共愁”,表达了听闻友人将赴长沙,自己也随之感到忧虑的心情,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也能共同感受到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阴云鬼门夜,寒雨瘴江秋”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景象和哀怨的情绪。鬼门指的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阴云笼罩增添了几分凄凉,而寒雨连绵,则更显得秋天的萧索。“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挽留之情。水国指的是江河纵横的地方,山魈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山林之神,而蛮乡洞主,则可能是边远地区的部落首领或土司。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不舍得别离的心情。最后,“渐看归处远,垂白住炎州”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对未来未知的忧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归乡之路愈发显得遥不可及,而诗人只好留在这个热闹但又充满异乡感的炎州。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王建
513首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