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山
写雪
抒情
离别
写景

译文

博克达山高耸入云霄,三座山峰从青云的顶端露出。
背负着戈矛,我住在北庭,每天对着你(博克达山)展开忧愁的面容。
在白昼中,我紧紧拥抱那恒久不化的雪,它们堆积成巨大的玉龙岽,显得格外洁白。
我在屋檐下走来走去,不自觉地开始发出激昂的吟咏声,声音如金石一般振奋人心。
在夜晚,我点燃了火炬照亮昆仑山,火焰像罡风一样在空中摇曳、簸荡。
一把火燃烧在烈山之上,雷电都为之震动,我想要吟咏却没有开口,喉咙就先颤动了。
我看着这片山峰感叹万千,高峰中的岩石险峻而又永恒。
我和你挥手告别已经有十天了,回头看去,只见茫茫的烟云在空阔中蔓延。
烟雾弥漫,云朵翻涌,遥望那山顶的白雪。
这样的相望与相对,有着怎样的不同呢?我在望山与别山之间写下了这首诗。
我继续前行经过蒲类海,海面的水光扑面而来,风声如飓风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博克达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山的深厚情感。首句“博克达山高极天,三峰栏出青云端”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博克达山的高耸入云,仿佛与天齐平,三座山峰如同栏杆一般矗立在青色的云雾之中,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景象。接着,“负戈一载北庭住,日日对尔开愁颜”表达了诗人长期驻守边疆的艰辛与孤独,每日面对博克达山,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忧愁。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山之间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欣赏,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昼拥鸿蒙万年雪,玉岽连蜷皓以洁”描绘了白天山峰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洁白如玉,连绵起伏,展现出博克达山的纯净与永恒之美。“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则写出了诗人漫步山间,被美景激发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的歌声甚至能震裂金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豪迈。夜晚部分,“夜烧昆仑万年火,烛天之焰罡风簸”描述了夜晚山火燃烧,火焰冲天,狂风摇曳,展现了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景象。“烈山一炬雷电惊,欲吟未吟口先哆”则通过想象中的山火,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似乎连雷电都被这股力量所震撼。最后,“噫吁峨浩浩落落,撑岩嶙石交耐久”表达了诗人对博克达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山岩嶙峋,历经岁月依旧屹立不倒。“我与君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则是诗人与博克达山短暂分别后的感慨,时间虽短,但留下的记忆却如同烟云般深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博克达山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山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