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亭
宴
·
湖
亭
宴
别
碧
波
落
日
寒
烟
聚
,
望
遥
山
、
迷
离
红
树
。
小
艇
载
人
来
,
约
尊
酒
、
商
量
歧
路
。
衰
柳
断
桥
西
,
共
携
手
、
攀
条
无
语
。
水
际
见
鹥
凫
,
一
对
对
、
眠
沙
溆
。
西
陵
松
柏
青
如
故
。
剪
烟
花
、
幽
兰
啼
露
。
油
壁
间
花
骢
,
那
禁
得
、
风
吹
细
雨
。
饶
他
此
后
更
思
量
,
总
莫
似
、
当
筵
情
绪
。
镜
面
绿
波
平
,
照
几
度
、
人
来
去
。
写景
离别
山水
送别
抒情
季节
秋天
动物
鹥凫
译文
远望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寒烟聚集,夕阳西下,映照着迷离的红树。
一叶小艇载着人来往穿梭,人们相约举杯共饮,商讨着前方的歧路。
在一座断桥的西侧,衰败的柳树下,人们手牵手,默默地攀着树枝。
看着水边一对对嬉戏的鹥凫鸟,它们在沙洲上休息。西陵的松柏依然青翠如旧。
剪裁如烟花般绚烂的景象中,幽兰上沾着露水。在油壁车的围栏上,那骏马怎么能承受得了细雨的洗礼。
就算以后还会再想起这一切,也请别像现在这般情绪复杂。
镜子般的平静水面映照着人们的来来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山中小亭举行的宴会,宴会中人们饮酒、商讨歧路,氛围既有几分惆怅又不失欢愉。从“碧波落日寒烟聚”可见景色之美,山远天高,水边柳树在秋风中摇曳,而小艇载人来去,增添了一份动感。诗中的“衰柳断桥西,共携手、攀条无语”表达了宴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透露出一些对逝去时光的无言感慨。"水际见鹥凫,一对对、眠沙溆"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西陵松柏青如故”一句,通过对常绿松柏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光变化的情感恒久。而“剪烟花、幽兰啼露”则是对宴会中景物和氛围的生动描绘。诗人在“油壁间花骢,那禁得、风吹细雨”中表达了对无法阻挡自然变化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情怀。"饶他此后更思量,总莫似、当筵情绪"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味和对未来变化的淡然。最后,“镜面绿波平,照几度、人来去”通过镜面的比喻,深化了诗中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主题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是一篇描写山亭宴会风光的佳作。
张先
191首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