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山
万
丈
融
峰
插
紫
霄
,
路
当
穷
处
架
仙
桥
。
上
观
碧
落
星
辰
近
,
下
视
红
尘
世
界
遥
。
螺
簇
山
低
青
点
点
,
线
拖
远
水
白
迢
迢
。
当
门
老
桧
枝
难
长
,
绝
顶
寒
松
叶
不
彫
。
才
到
秋
初
霜
已
降
,
每
逢
春
尽
雪
方
消
。
猥
岩
老
衲
针
常
把
,
度
夏
禅
僧
扇
懒
摇
。
雷
向
池
中
兴
雨
泽
,
鸟
于
窗
外
奏
箫
韶
。
游
人
未
必
长
居
此
,
暂
借
禅
房
宿
两
宵
。
写景
写山
赞美
山水
秋景
自然
禅意
四季景色
冬日景象
禅房
游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衡山》,描绘了衡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禅意氛围。首联“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展现了衡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山路险峻,仿佛通往仙境。颔联“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进一步描绘了登高后的开阔视野,星辰触手可及,人间繁华显得遥远。颈联“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运用比喻,将山峦比作螺纹,远水如丝线般绵延,形象生动。接下来的“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则刻画了衡山顶峰的严酷环境,老桧和寒松坚韧不屈。“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揭示了衡山气候变化的特点,四季分明。尾联“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描绘了山中僧人的生活,他们在简朴环境中修行,夏日也无需频繁扇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衡山的自然景观和禅宗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衡山的敬畏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黄庭坚
2359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您喜欢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不遮山楼
清·爱新觉罗·弘历
山楼虽迥不遮山,几点新红万绿间。奇破天悭欣始遇,寻常林壑拟从删。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看缙云山图
唐·李翔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麻姑山
唐·沈彬
绀殿松萝太古山,仙人曾此话桑田。闲倾云液十分日,已过浮生一万年。花洞路中逢鹤信,水帘岩底见龙眠。我来游礼酬心愿,欲共怡神契自然。
八景歌(其七)
宋·赵汝燧
西岭骤暗销残晖,芷岸兰汀堆夕霏。数声撞空九天半,知有招提隐翠微。风助馀音响崖谷,萧萧暝港孤舟宿。禅关栖鸟争寒木,归僧疾步穿山麓。嗟此何景兮烟寺晚钟,丹青欲尽焉能穷。
自赣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县已有三十六湾舟人称为湘江湾云(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曲似湘江色不如,湘江空翠映芙蕖。衡山九面皆临镜,清绝尤宜烟雨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