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写景
抒情
怀古
秋节
边塞
情感
思乡
山水

译文

我升了小官职,俸禄增加了那么一点,却觉得自己好像已与高飞的大雁心有灵犀。
蹒跚而行犹如马,迟迟钝钝如秋后的野草虽然丰满,但味同嚼蜡。
回忆去年秋日院落里和同僚们相聚,见到那被霜打的草地上的落叶不禁有些惆怅。
只会作诗无法填饱肚子,那些精心烹制的文字怎能治愈我的饥饿?
希望在今夜能够畅饮一番,无需等待他人邀请,我就可以自顾自地打开门,前往痛饮。
不论风云变幻如何,在这个共同的夜晚中我与万众共度,在那高楼之顶,烟云环绕之中,一切都显得若隐若现。
飞狐古塞的战事还未结束,虽然落日下的猎围中仍有猎物在逃,但战事未解,士兵们仍需保持警惕。
萤火虫的闪烁提醒着季节的变化,我静坐于此,看到清露沾湿了我的衣裳。
抬头却无法看到苍龙的角尾,哪个人能驾驭这天空中的神驹呢?
只有无拘无束的隐士,才可以在山间赏花、步月,逍遥自在地归来。

赏析

这首清代邓琛的诗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联“十年窃禄升斗微,此心已逐南云飞”描绘了诗人十年来在微薄俸禄中度过的日子,内心却渴望像南飞的云一般追求自由。接下来的“胡为蹇钝似驽马,秋来空餍苜蓿肥”自嘲自己的才智迟钝,只能满足于秋天的草料,流露出无奈与不满。“去年秋院几同舍,愁见霜皋木叶稀”回忆去年秋日在试院的生活,看到稀疏的落叶引发愁绪。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战诗徒夸出秀句”),但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饥饿问题。“何如此月就我饮,不待招邀来庭扉”表达对简单而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月下对饮,无需繁文缛节。“阴晴万里共今夕,琼楼高处烟霏霏”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与前文的世俗生活形成对比。接下来的“飞狐古塞未解甲,射雕落日空猎围”借边塞景象,寓言官场争斗如战场,而诗人对此已无兴致。结尾两句“萤火熠耀时物变,坐见清露沾裳衣”以萤火虫和露水象征世事变迁,诗人独自在山中赏花步月,显得超然洒脱。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