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萃
田
(
其
一
)
湖
山
好
处
似
重
来
,
磨
水
钟
声
唤
梦
回
。
不
分
飘
零
老
宾
客
,
白
堤
烟
柳
一
徘
徊
。
山水
怀古
写景
思乡
柳树
湖山
译文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仿佛曾经来过此地,又重新踏足,水面磨洗过的声音和钟声唤醒了我沉睡的梦。
宾客无论在何处飘零,都会在白堤的烟柳旁徘徊,怀念着过去。
赏析
这首诗《寄萃田(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首句“湖山好处似重来”,诗人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之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次句“磨水钟声唤梦回”,以湖面上轻轻荡漾的水波声和远处传来的钟声,唤醒了诗人沉睡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之中。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怀旧之情。后两句“不分飘零老宾客,白堤烟柳一徘徊”,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诗人自比为“飘零老宾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同漂泊在外的游子,年华已逝,却依旧在追寻着心中的那份美好。而“白堤烟柳一徘徊”则以白堤上的烟柳作为背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彷徨与不舍。这里的“徘徊”不仅指行走在白堤上的动作,更蕴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深深眷恋。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陈曾寿先生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