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竿
便
绿
怀
访
湿
写物
咏物
写竹
情感
节令
节气
场景
田园
草木生长
友情
描述新生事物

译文

杜甫所居住的地方,一定有数竿竹子。
我的生活像飘浮的木片一样无定,但我的心曲却与此相同。
新居种下百余竿竹,日夜发出寒玉般的声音。
虽然竹子高耸如雪,但终究会因风而弯曲。
春天过去叶子还是黄色,到了深夏丛林才开始变绿。
料想它们在苍翠碧绿的时候,已经迎来了凉风的季节。
晚间出游和清晨归来,都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竹子的瘦弱部分始终没有展开,但是新的一轮又像追赶一样接续而来。
它们面对雪霜毫无畏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它们曾经穿越古老的险阻,野人赠送的修兰也与它们相伴。
在孤独的情怀中,它们忽然变成了青色的琅玕石。
新采的竹子带着山的气息,美丽的箭竹方丛聚集在一起。
从京城带来的竹子,逐渐感觉其青色的痕迹变得干燥。
因为询问种兰的人,才知道养护它们并不容易。
要防止竹根受湿,其余的地方可以让它自由舒展。
多丛的竹子喜欢并排种植,就像君子之间的结交。
一一顺应它们的本性,稍加调整最初的观察。
最终它们与山谷不同,半开半合地凋谢。
心中的香气有时收敛,花蒂上的露珠也不常聚集。
不知道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还是人工照料不当,但更多的是人工照料的问题。
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生机,何不寻求最适合它们的生存环境呢?

赏析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曾寿创作,名为《和渭渔三兄咏草木诗》。诗中以杜甫的居所为背景,借竹子的形象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诗的开头“杜老所居地,必有数竿竹”,以杜甫的竹居为引子,表达了竹子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即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精神品质。接着,“我生如泛梗,遗同此心曲”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感,同时也暗含着对竹子坚韧精神的向往。“新居种百竿,日夜鸣寒玉”描绘了诗人新居周围竹林的景象,竹子在寒夜中发出清脆的声音,既展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耸雪虽便娟,战风终损蹙。过春叶犹黄,深夏丛始绿”,通过四季更迭中竹子的不同状态,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悬知苍碧时,已值凉风复。晚出及萧晨,得时惭众目。”诗人想象着竹子在苍翠之时,享受着凉爽的微风,傍晚时分,竹子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谦逊,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品格的反思与追求。“瘦节终不展,来序若相逐。雪霜复何辞,俯仰随转轴。”竹子虽然瘦弱,却始终挺立,面对严冬的雪霜也不退缩,这象征着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前过古冥阨,野人赠修兰。孤怀冰雪中,忽化青琅玕。”诗人提到在经过险峻之地时,得到野人的兰花赠予,这兰花与竹子一样,都是高洁之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尚。“新采带山气,美箭方丛攒。自携京国来,渐觉青痕乾。”诗人描述了从京城带来的竹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湿润与活力,这反映了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因访种兰人,得知护养难。中虚防湿根,馀地容舒蟠。”诗人通过询问种兰人,了解到竹子的养护不易,需要防止根部受潮,留有足够的空间让竹子生长,这不仅是对竹子生长条件的描述,也是对人生中需要细心呵护、正确引导的启示。“多丛喜并植,如结君子欢。一一顺其性,稍稍回初观。”诗人希望竹子能够成群生长,如同君子之间的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展现出竹子的原始风貌。“终然异山谷,半开旋凋残。心香或时歛,蒂露不常漙。”竹子最终不同于山谷中的自然状态,半开的状态很快就会凋零,这既是对竹子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不知气候迕,但责人工完。生意兹可知,何不求所安。”诗人提出,竹子的命运并非完全由自然决定,人为因素同样重要,他呼吁人们应该关注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寻求生活的安定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哨遍·过景斋听谢翁一尘弹琵琶数曲。翁师诸城王心葵,世称第一手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荷沼未空,枫叶渐丹,略有林泉美。喜朝来、一客款荆扉。似东山、翛然高致。论乐旨。冥鸿自翔天际。霏霏谈屑皆名理。嗟縆瑟调琴,秦箫楚管,从来难谐俗耳。偶长吟、白傅琵琶词。请试为.....
即事
宋·刘安上
未寻南郭旧生涯,且向淮堧太守家。西圃学栽陶令菊,后园时种邵平瓜。民淳讼少看空圄,吏散庭空听报衙。更得岁丰多乐事,宦游谁复问年华。
寓斋阴寒殊有雪意催之以诗叠用东坡清虚堂韵
清·李彦章
月离于箕风扬沙,今朝休沐归早衙。枯天欲雪雁声急,禁寒勒住新梅花。围垆促坐自瑟缩,似有画本夸燕家。浓阴如墨倒斜翠,冻云密冱扶桑鸦。不知天公有意无,幻出璀璨照水葩。苦吟垒块自.....
忆故园(其五)
明·苏升
十年简懒世情疏,一鲙银丝意有馀。谁道季鹰徒寄想,弹歌真为食无鱼。
题友人村居
元末明初·陈谟
四座列图画,半生傲丘樊。布韦宁是贵,轩冕讵为尊。爱客频扫径,教儿日应门。荣华曾把玩,道谊将弥敦。云与水无系,吾将我共存。兴亡自今古,运数任乾坤。牢落三间屋,纵横半亩园。棋.....
俞景仁教谕相过
宋末元初·黄庚
江云舒卷弄阴晴,新绿园林似染成。花怯晓风寒蝶梦,柳愁春雨湿莺声。栖迟茅屋无尘事,深闭柴门远俗情。佳客相过慰岑寂,酒边閒把近诗评。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二)竹轩
宋·苏辙
幽轩离纷华,惟有一丛竹。纤梢起馀寒,紫笋散轻馥。擢干春雨馀,挺节秋霜足。不知岁时改,守此娟娟绿。上有吟风蝉,空腹未尝食。剪伐非所辞,不受尘土辱。
清平乐·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
元·陈栎
惠山苍翠。远与毗陵媲。彼处锡泉标第二。此更钟奇毓异。年年初度浮觞。醉余新瀹茶香。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