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写景
抒情
怀古
哲理
城市
田园

译文

炎夏之时天气蒸郁,城市里充满了浮躁和喧哗。
悠闲地邀请云游的伙伴们,来吃山中的朝霞。
山中有何好呢?清泉和奇石都值得赞赏。
清澈的泉水连接着竹筒,对农田里的火种充满怜惜。
枯松在山涧壑中倾倒,赤日当空,仿佛流下红色的砂石。
茂密的林中却无珍禽异兽,废弃的井旁只有欢叫的青蛙。
用桃木编织的坐垫寄托了疲惫与郁闷,菊花做成的枕头则使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
在密林浓荫之下,人的心情突然变得轻松,树荫交相辉映。
羲皇与我有神交,他所居住的地方仿佛是仙家之地。
久坐山中使人感到精神健旺,低声吟咏直到夕阳西下。
浮云有时像沧海中的狗,有时又像山中的蛇。
偶尔有吉祥的风吹过,留下余音就像打击乐器的声音。
山里的居民朴实敦厚,邻里间互相赊酒也很容易。
离开这深山中的岩洞,归途中有栖息的乌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暑于山中的宁静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朱夏”开篇,点明夏日炎炎,城市中淫邪之气弥漫,与后文的山中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邀请云游之友,一同在山中享受清凉,品尝山中之霞,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泉水、岩石、清溪、火种、松树、赤日、茂林、桃笙、菊枕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还提到了桃笙、菊枕等传统用品,以及“烦襟”、“密荫”等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提到与古人如羲皇、蘧庐等人的精神交流,将自己与神仙相提并论,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诗人描述了山中淳朴的民风,以及容易借得邻家美酒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生活的和谐与自在。全诗以“浮云沧海狗,歧路常山蛇”等比喻,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山中美景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洪希文

95首
元(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字汝质,洪岩虎之子。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年八十五岁。尝官训导。希文的诗风,清遒激壮,有续轩渠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