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游
龙
井
引
道
烦
双
鹤
,
携
囊
倩
一
童
。
竹
光
杯
影
里
,
人
语
水
声
中
。
不
雨
云
常
湿
,
无
霜
叶
自
红
。
我
来
何
所
事
,
端
为
听
松
风
。
写景
秋日
山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龙井
情感
心事
季节
秋天
译文
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
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
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名为《秋日游龙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自然美和诗人的闲适情怀。“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带着孩子和书童(通常是负责携带书籍的小童)一起出游的情景。这里的“双鹤”可能指的是两只鹤或者鹤的步态,而“携囊倩一童”则展示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旅行状态,诗人不仅带着书童,而且带上了孩子,这样的情境给人一种家庭温馨和游乐时光的感觉。“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饮酒赏景的情形。“竹光”指的是竹林透射下来的阳光,而“杯影”则是指酒杯在阳光下的影子,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安逸自得的氛围。同时,“人语水声中”表达了诗人享受着自然的声音和周围人的交谈声,体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秋季的景象。不需要下雨,云层就能保持湿润,而树叶在没有霜冻的情况下自然泛出红色。这说明诗人游玩时正值秋季,天气温和,自然界充满了生机。“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初衷——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聆听松风的声音。这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以及对大自然声音的欣赏,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世界的追求。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趣,是宋代山水田园诗派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
叶绍翁
54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