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家
三
咏
(
其
一
)
织
篱
为
界
编
红
槿
,
排
石
成
桥
接
断
塍
。
野
老
生
涯
差
省
事
,
一
间
茅
屋
两
池
菱
。
田园
写景
写物
菱
译文
第一句“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可以翻译为:用织好的篱笆作为界限,并用红槿树编成装饰,将石头排列起来形成一座小桥来连接断断续续的田埂。
第二句“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可以翻译为:一位乡村老人的生活十分简朴,他住在一间茅屋里,屋外有两个池塘种着菱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家精心营造的生活环境,其中“织篱”即编织的竹篱,表明农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红槿”则增加了一抹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野老"即隐居的老者,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一间茅屋两池菱"则是对这种生活最具体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田园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叶绍翁
54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