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槿
田园
写景
写物

译文

第一句“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可以翻译为:用织好的篱笆作为界限,并用红槿树编成装饰,将石头排列起来形成一座小桥来连接断断续续的田埂。
第二句“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可以翻译为:一位乡村老人的生活十分简朴,他住在一间茅屋里,屋外有两个池塘种着菱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家精心营造的生活环境,其中“织篱”即编织的竹篱,表明农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红槿”则增加了一抹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野老"即隐居的老者,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一间茅屋两池菱"则是对这种生活最具体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田园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叶绍翁

54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