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闻
雁
客
梦
浑
疑
朔
气
侵
,
朅
来
谁
忆
动
秋
砧
。
半
天
清
响
数
行
字
,
万
里
寒
光
此
夜
心
。
望
断
玉
关
迷
薄
暮
,
惊
回
珠
树
发
幽
吟
。
长
风
羡
尔
悠
然
去
,
踪
迹
冥
冥
何
处
寻
。
写景抒情
思乡
咏物
大雁
怀古
场景
玉关
记梦
山水
离别
译文
译文:旅人梦中仿佛觉得寒气袭来,是谁在回忆中动起了秋天的砧石(指捣衣声,常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译文:半空中传来清脆的响声,那是几行字迹(可能是诗或信件),在这寒冷的夜晚,这字迹所带来的光芒,似乎能传递至万里的心意。
译文:眺望边关之地,黄昏时分的薄雾让人感到迷茫,令人惊讶的是那如珠树般的美景中,发出了一种幽深的吟唱。
译文:长风仿佛羡慕你悠然自得地离去,但你的踪迹却如深邃的幽冥之地,让人无法追寻。
赏析
这首《月夜闻雁》由明代诗人区怀年所作,描绘了月夜中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引发的深沉思绪与情感波动。首句“客梦浑疑朔气侵”,以“客梦”开篇,暗示了诗人的异乡漂泊之感,而“朔气侵”则通过北方寒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远离家乡、孤独凄冷的氛围。次句“朅来谁忆动秋砧”,“朅来”一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秋砧”则是古代妇女在秋日里捣衣的声音,象征着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情绪。接着,“半天清响数行字,万里寒光此夜心”,这两句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清响”的雁鸣和“寒光”的月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夜晚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雁字横空,仿佛是诗人对远方的寄托,而“此夜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后两句“望断玉关迷薄暮,惊回珠树发幽吟”,“玉关”指边塞,这里象征着诗人对遥远边疆的向往与追求,而“薄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惊回珠树发幽吟”则描绘了诗人从沉思中惊醒,发出低沉的吟唱,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最后,“长风羡尔悠然去,踪迹冥冥何处寻”,诗人以长风羡慕雁儿自由飞翔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拟古赠友人别
明·刘崧
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永.....
探春慢·连朝大雪计桐初尚未达东阿也词以忆之索京少蕺山和
清·陈维崧
四野珑松,一城飘瞥,滕六作黄獐舞。低阁凭阑,遥天策骑,人在最微茫处。曾对君家说,且看了、春灯方去。那知一夜离情,六花顿酿如许。雪没中原无路。料尚隔东阿,几程烟树。冷驿摇鞭.....
题江村秋晚小画四首(其二)
明·于慎行
万壑萧萧近晚秋,暮天寒雁水悠悠。月明应是多愁思,玉笛霜前自倚楼。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杜甫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
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其一)
唐·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木兰花慢
宋·戴复古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
祝英台近·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清·周星誉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
扫花游/扫地游(其四)绿阴
宋·王沂孙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浓阴知几许。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算寻芳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