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花
咏物
春天
君子之情
情感
自然景象

译文

绮丽的石头散发出幽香,自然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它的颜色与红花紫花这样美丽的春花不同,它不受一点人工颜色的涂抹。
无论是露水的滋润还是风的吹拂,它都在湘江和楚泽这样的地方留下它的踪迹。
静静地放置在书桌之上,明亮窗户旁边,时不时与云林相伴随的书籍卷册为伴。
君子与它同心,美人羞于献媚于它,因为它有着岁寒之时的自我认识。
琴声中寄托了它的心意,它避世隐居,令骚人墨客怜爱。它结交的是菖蒲这样的好友,却偏远荆棘。
把它寄放在萧瑟的斋房中,特意为它培植,以待日后。

赏析

这首明代高濂的《蕙兰芳引·兰》描绘了一种清雅脱俗的兰花形象。"绮石幽香"四字,以瑰丽的石头衬托兰花的香气,展现出其独特韵味。兰花选择在春天的红紫花海中保持自我,不接受世俗的颜色,象征着其高洁的品性。"露滋风泛",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强调兰花的坚韧与自在,即使在湘江楚泽这样的偏远之地也能悠然生长。"静几明窗,云林卷册",则将兰花置于文人书斋的环境中,暗示其与君子的契合,以及与书香相伴的宁静生活。兰花的品质被比喻为君子的同心,而美人羞于献媚,表明其孤芳自赏的特性。"琴声"和"骚客"的引用,进一步强化了兰花的隐逸和高雅。"结好菖蒲,偏嫌荆棘",表达兰花与菖蒲的亲近,远离尘世的纷扰,对于荆棘的嫌弃则象征着对世俗权势的排斥。最后,诗人承诺要精心呵护这株兰花,让它在萧斋中茁壮成长,寓意着对兰花的珍视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赞美了兰花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古意
唐·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厓。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