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滁
州
陈
太
守
名
重
江
湖
历
事
多
,
醉
翁
亭
下
驻
鸣
珂
。
一
书
不
负
儿
童
约
,
五
裤
重
闻
父
老
歌
。
目
断
华
山
频
入
梦
,
心
同
淮
水
净
无
波
。
他
年
报
政
趋
金
马
,
驿
路
争
看
皂
盖
过
。
山水
赞美
秋节
励志
地方
滁州
友情
离别
译文
名声远扬江湖历尽繁华事,我在醉翁亭下停驻马车,马铃声响彻其中。
我将承诺落实在一本书上,不辜负孩子们的期望,也听到了父老乡亲们再次唱起的歌。
目光望断华山,华山频繁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的心像淮水一样清澈无波。
未来我将会为政治献身,成为重要的官员,行进在驿路上,人们都会争相观看我的官服与马车缓缓经过。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寄滁州陈太守》描绘了陈太守在江湖间享有盛誉,醉翁亭是他行程中的重要一站。他信守与儿童的约定,赢得了当地父老的赞歌。诗中流露出他对华山的深深怀念,心中如淮水般清澈无波,展现出他的品性。诗的结尾预示着未来他会积极从政,步入仕途,那时人们会在驿路上期待着他的皂盖归来,显示出对他的期待和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展现了对官员清正廉洁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丙寅五月三日陪真秘字留校理游鼓山一别二年适同游东观缅思旧游正以是日作诗以记之
宋·陈宓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拟古赠友人别
明·刘崧
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永.....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更漏子·送孙巨源
宋·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