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妃
曲
(
其
二
)
绣
辇
东
来
琛
骑
驰
,
蛾
眉
亦
自
繫
安
危
。
如
今
塞
上
无
遣
镞
,
不
说
军
中
有
贰
师
。
边塞
咏史
译文
译文:绣着华丽图案的皇室车辆从东方驶来,珍贵的贡品也随着车骑疾驰而至。就连那美丽的眉毛也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
译文:现在边关再没有遗失的箭镞,人们不再谈论军中是否有像贰师那样的英雄(贰师指汉代名将李广利)。
赏析
这首《明妃曲(其二)》由明代诗人萧端蒙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女性命运的同情。“绣辇东来琛骑驰”,开篇以“绣辇”和“琛骑”的动态描写,形象地勾勒出王昭君被选入宫,远嫁匈奴的情景。绣辇代表了她的尊贵身份,而琛骑则象征着她被送往异域的壮丽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壮阔,也暗含了王昭君命运的凄美。“蛾眉亦自繫安危”,紧承前句,将王昭君的美貌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突出了她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蛾眉”既指她的美貌,也隐喻了她作为联姻工具的角色,其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如今塞上无遣镞,不说军中有贰师。”最后两句则是对王昭君故事的深刻反思。通过“塞上无遣镞”暗示战争的结束,以及“军中有贰师”暗指汉武帝派遣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这里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同时,也通过对比,强调了王昭君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她个人命运对时代的影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与深远意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读史杂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明妃
宋·许棐
汉宫眉斧息边尘,功压貔貅百万人。好把香闺旧脂粉,艳妆颜色上麒麟。
咏史十五首(其七)弘基
明·陶安
主君阴事在初年,迎敌金光战最先。柏壁岭西皆大捷,始终名位保双全。
咏史诗·夷陵
唐·胡曾
夷陵城阙倚朝云,战败秦师纵火焚。何事三千珠履客,不能西禦武安君。
敬用无咎学士年兄长韵上呈子方太仆
宋·蔡肇
两河郡县沦西方,西人思汉今未忘。果园芜没白草芳,旃裘戏马谁家郎。车箱峡口涧谷长,旄头倒挂回穹苍。王师西出讨獝狂,六花簇垒来堂堂。前锋锐头臂两枪,伏奸谨索收生羌。天声隐辚摇.....
咏史·苏武
宋末元初·方一夔
中郎出玉门,簜节照绝域。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剑钝割不深,一朝来海北。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老羝石女儿,岁久无出息。遣来小居次,无何乳通国。古人凛垂戒,男女及饮食。多.....
送陈介泉中丞赴河西
明·李舜臣
张掖国西门,中丞山甫论。从天下节钺,绝塞驻戎轩。蛮赋千邦入,威名万里存。空传汉出使,此路去河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