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书
秋
日
有
怀
青
社
旧
游
因
书
一
首
掖
垣
秋
色
生
鸡
树
,
忽
忆
青
丘
感
旧
情
。
曾
倚
西
楼
吟
暮
雨
,
数
峰
寒
碧
绕
高
城
。
秋景写景
怀古抒情
地点怀旧
词写意
秋天
咏友情
译文
第一句“掖垣秋色生鸡树,忽忆青丘感旧情。”可以翻译为:在掖垣,秋天的景色映照在鸡树之上,突然回想起青丘之地,心中涌起对旧情的感慨。
第二句“曾倚西楼吟暮雨,数峰寒碧绕高城。”可以翻译为:曾经我靠着西楼的栏杆,吟咏着暮雨之情,几座山峰环绕着高高的城池,碧绿的寒意萦绕其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掖垣(皇宫附近的官署)的景色,诗人站在鸡树边,眼前秋色凄凉,不禁勾起了对青丘(可能指代过去的游历之地或友人聚会之处)的深深怀念。他回忆起曾在西楼吟咏着傍晚的细雨,那几座寒意袭人的山峰环绕在高耸的城郭之外,增添了怀旧之情的苍茫与寂寥。诗中的"掖垣秋色"和"数峰寒碧"形象地刻画出秋意渐浓的景象,而"青丘感旧情"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对旧友的深深怀念,展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怀旧情怀。
寇准
299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猜您喜欢
秋日过钟海月先祠杂兴(其二)
明·区越
一上骚坛话未休,沾毫染翰岁将周。巫山巫峡多秋兴,杜老新诗字字愁。
与马夷初登江亭,晚饮市楼,并寄贞壮、秋枚、宾虹、子贞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秋尽江亭草树疏,川原晚度独纡徐。一空冀北过穷野,旧约淮南阙报书。了了明灯煎灼地,腾腾云物蔽亏馀。回车且就村垆饮,蜜苣围香上酒初。
秋风行
清·顾炎武
白露早下秋风凉,谁家置酒开华堂。秦国丞相南面坐,三川郡守趋奉觞。燕娥赵女调清瑟,六博弹棋费白日。致富应多文信金,论功讵足穰侯匹。莫欺张耳鬓如丝,及见夷门大会时。车中公子常.....
秋登城楼
清·张从政
草舍多寥寂,心孤易感秋。岸遥枫欲老,江外雨初收。砧向夕阳急,鸦依古树投。情深王粲赋,日暮独登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