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独
孤
处
士
林
下
别
多
年
,
相
逢
事
渺
然
。
扁
舟
浙
水
上
,
轻
策
剡
山
前
。
坐
石
吟
杉
月
,
眠
云
忆
岛
仙
。
何
期
归
太
白
,
伴
我
雪
中
禅
。
离别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怀古友情
四季
冬天
节序
大雪
译文
译文:在树林下分别多年后,再次相逢,往事变得渺茫不真切。
译文:乘坐小船在浙水上行进,轻轻策动船只在剡山前。
译文:坐在石头上吟咏时月光照耀着杉树,躺在云朵上回忆起海岛上的仙人。
译文:没想到最终归隐到太白山,有雪中的禅意相伴。
赏析
这首诗《寄独孤处士》是唐代诗人栖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后的一番情谊与感慨。首句“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开篇即道出了两人久别重逢的场景,林间一别已过多年,再次相遇时往事如烟,显得格外渺茫。这种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为整首诗奠定了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友人归来的景象。乘着小舟在浙水之上漂泊,轻快地拄着拐杖走向剡山,既表现了友人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可能的隐逸生活。“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夜晚,友人坐在岩石上,对着杉树吟唱,月光洒落,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清晨,他或许会在云雾中沉睡,回忆起仙人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最后,“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一句,点明了友人最终选择归隐太白山,与雪中禅师相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修行。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尊重与理解,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抉择。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感悟。
栖白
19首
生卒年,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