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家
谣
麦
上
场
,
蚕
出
筐
,
此
时
祇
有
田
家
忙
。
半
月
天
晴
一
夜
雨
,
前
日
麦
地
皆
青
秧
。
阴
晴
随
意
古
难
得
,
妇
后
夫
先
各
努
力
。
倏
凉
骤
暖
茧
易
蛾
,
大
妇
络
丝
中
妇
织
。
中
妇
辍
闲
事
铅
华
,
不
比
大
妇
能
忧
家
。
饭
熟
何
曾
趁
时
吃
,
辛
苦
仅
得
蚕
事
毕
。
小
妇
初
嫁
当
少
宽
,
令
伴
阿
姑
顽
过
日
。
明
年
愿
得
如
今
年
,
剩
贮
二
麦
饶
丝
绵
。
小
妇
莫
辞
担
上
肩
,
却
放
大
妇
常
姑
前
。
民谣
田园
情感
母爱
秋收
蚕事
愿望
期望
亲情
勤劳
辛苦
日常生活
译文
麦子已经上场,蚕也出了蚕筐,这时候只有农人们忙得不可开交。
半个月的晴天之后下了一夜的雨,前些天还是麦地的现在都已经种上了青秧。
阴晴天气随它去,古来难以预料,妇女们各司其职,努力劳作。
天气忽冷忽热,蚕茧容易生蛾,大妇在络丝,中妇在织布。
中年妇女停下了织布的工作去化妆打扮,比不上大妇能忧家劳作。
饭煮熟了也不敢趁热吃,辛辛苦苦只为蚕事能够顺利结束。
小妇刚刚嫁来应该稍微放宽心些,让她陪着阿姑玩乐度过日子。
明年希望能像今年这样丰收,多存二麦多积丝绵。
小妇不要推辞担起肩上的重担,却要在大妇和常姑面前表现得更加勤劳。
赏析
这首宋诗《田家谣》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农忙时节的景象和农家生活的艰辛与期望。诗人以“麦上场,蚕出筐”开篇,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农忙的开始,田家男女老少齐心协力的场景跃然纸上。“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两句,通过天气变化对农事的影响,体现出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生活的不易。接着,“阴晴随意古难得”表达了农民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无奈,而“妇后夫先各努力”则揭示了家庭分工,妇女在后支持,男子在前劳作。“倏凉骤暖茧易蛾”描绘了养蚕过程中的紧张,而“大妇络丝中妇织”则展示了家庭手工业的繁忙。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赞美大妇的勤劳持家,而批评中妇稍有懈怠,暗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写出了农民生活的辛劳,即使饭菜煮熟也无暇享用,只有等到蚕事完毕才能稍作休息。对于新婚的小妇人,诗人希望她能理解并宽待,让她有时间适应和享受生活。最后,诗人以“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常姑前”的劝告收尾,鼓励小妇人接过生活的重担,让年长者得以休息,体现了家庭和睦与互相扶持的精神。整体来看,《田家谣》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细腻地刻画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温馨,展现了古代农民的勤劳与坚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