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夕
梦
觉
就
枕
戏
效
昌
黎
体
近
梦
沈
阴
夕
巳
长
,
噩
梦
魂
相
挠
。
霜
鬓
失
其
真
,
童
心
来
愈
巧
。
身
轻
月
离
云
,
心
闲
日
出
卯
。
斗
草
康
乐
须
,
撒
米
麻
姑
爪
。
狂
歌
演
末
泥
,
舞
袖
试
郭
鲍
。
云
冠
莲
叶
捲
,
綵
杖
柳
枝
拗
。
寻
花
鼻
巳
醒
,
溯
风
咽
屡
饱
。
攓
菱
忘
水
溅
,
拾
豆
就
烓
煼
。
倏
忽
揽
孤
衾
,
凉
飙
袭
双
骹
。
故
情
虽
不
永
,
清
欢
幸
巳
稍
。
笼
鸡
既
争
聒
,
被
虱
复
群
咬
。
梦
醒
夫
何
为
,
无
妨
恣
狂
狡
。
写景抒情
梦境
感怀情感
节气
夏天天气描述
译文
译文:阴沉的傍晚已经变长,恶梦使灵魂不安。
译文:满头白霜已经失去(真实的)青春模样,而以童心为标准反而更加灵巧(活泼)。
译文:身体变得轻巧就像从月亮后面离开云朵,心情悠闲得像太阳从东方升起。
译文:玩斗草游戏需要欢乐和兴奋,撒米喂麻姑的爪子(这里指麻姑献米的传说)。
译文:狂歌表演到最后的节目,舞袖试穿郭鲍(可能是指一种舞蹈服装或样式)。
译文:戴着云形的帽子像莲叶卷起,手持彩色的杖子像弯曲的柳枝。
译文:寻找花朵时鼻子已经清醒(即恢复嗅觉),在溯风中多次感到饱足(这里可能是指风中花香带来的满足感)。
译文:采摘菱角时忘记水花溅湿自己,捡拾豆子靠近炊火烤。
译文:突然抱紧独自的被子(即孤单寂寞),寒风袭来拂过双脚。
译文:虽然旧情不再长久,但清新的欢乐也稍微带来了一些安慰。
译文:笼子里的鸡争相叫唤令人聒噪,被虱子叮咬的痛苦更是让人难受。
译文:梦醒后应该做什么呢?不妨放纵自己尽情地享受和玩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学者王夫之的作品,以沈阴(阴雨)和梦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雨夜醒来后的闲适心情与游戏笔墨。首句“沈阴夕已长”描绘了傍晚阴雨绵长的景象,接着“噩梦魂相挠”暗示了梦境中的困扰。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梦境的困扰,反而在梦醒后发现“霜鬓失其真,童心来愈巧”,流露出返璞归真的乐趣。诗人通过“身轻月离云,心闲日出卯”表达心境的轻松,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的诗句如“斗草康乐须,撒米麻姑爪”、“狂歌演末泥,舞袖试郭鲍”等,展现出诗人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姿态,借用古代典故增添趣味。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云冠莲叶卷”、“彩杖柳枝拗”,形象地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在寻花觅趣之后,“溯风咽屡饱”又显现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最后,诗人以“笼鸡既争聒,被虱复群咬”暗指现实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但“梦醒夫何为,无妨恣狂狡”表达了他超脱的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乐于保持狂放不羁的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梦境为引,通过嬉戏笔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扰时的豁达与乐观,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王夫之
1514首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您喜欢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长安秋兴寄伯兄(其二)
清·孙廷璋
客路艰难始见真,满阶见露但伤神。庾郎栖托同鹪羽,苏季音书仗雁宾。潦倒功名成气短,飘零骨肉为家贫。秋烟西望三秦树,应共惭为负米身。
用沈仲律提学韵奉邀一首
明·李东阳
行囊又挂佛堂灯,可是缘诗尚爱僧。江上踏泥三日屡,城南冲雪两人曾。别来事与流年异,病起吾惭饱饭能。西望草堂三百步,敝鞍羸马到须登。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一)
唐·许棠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传守旧规。
朝阳赞
宋·释月涧
浑无针劄处,为君道线路。夜半三足乌,飞上珊瑚树。
久雨作
明·周瑛
三月全无一日晴,密云疏雨满山城。公家正放输粮榜,民舍不闻打稻声。草色欲将官廨没,溪流直与野桥平。坛祈庙祷浑閒事,恤政多端先薄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